關鍵字:分心
-
3級警戒引發壓力與恐懼 除保持距離心理防疫也不可少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2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說,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容易引起人們的壓力、擔心和恐懼,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調節,並且持續地累積,最終可能將會侵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
心臟病患染疫重症率更高! 醫揪高風險病人還包含這些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47新竹台大分院心臟血管內科劉聖甫醫師表示,目前尚未有統計數據顯示患有心臟病的病人是否更容易感染 COVID-19,任何人被感染的風險都是一樣的,但是心臟疾病或是有潛在心臟病的民眾,若是受到感染可能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出現感染症狀或其他嚴重問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感染 COVID-19 的人會有輕微的病毒性疾病,包括喉嚨痛、咳嗽、疼痛和發燒,但約有5%的被感染者會出現胸部感染或肺炎。 -
何方走過憂鬱投身公益 打開人生抽屜整理21道翻牆記憶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330在憂鬱症好轉之初,何方原本有機會到海峽對岸發展,但因為剛剛痊癒,生活需要穩定而作罷。但也因此轉而走向幕後,從廣播中找到新的機會;在廣播的職涯中她付出了許多努力,也兩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廣播主持人的肯定。
-
心耳位心房上方突起囊狀構造 血液滯留恐成血栓釀中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9965歲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2年前曾因下肢疼痛就醫,發現下肢急性動脈血栓,立即處置後並無大礙,同時發現有心房顫動,長期追蹤並使用藥物控制,仍然發生2次腦部小中風,雖在及時治療下沒有發生後遺症,但周先生想防範大中風發生,選擇「迷宮手術併左心耳夾閉」手術,降低心血拴出現風險。 -
產官學合作智慧醫療 科技大廠助台大導入防疫公衛電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445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對此表示,智慧醫療是政府推動6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自從去年初以來,台灣產官學鼎力合作防疫,在全球嚴峻的疫情中,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前線醫療人員的第一關安全防護,是我們的重要基礎,而後疫情時代除了針對醫護人員為首要的疫苗施打對象,採用公衛電腦的意義在於能進一步防患於未然,為醫護人員的日常運作,構建基本防護網,很高興這次凌華科技及友達光電能拋磚引玉,成為台灣防疫最堅強的後盾。 -
孩子常使用3C觸控式螢幕 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62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Tim Smith教授指出,近年來,嬰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迅速增加的現象值得注意。尤其對於剛出生的嬰幼兒來說,學習如何控制注意力、忽略外界的干擾十分重要,這些能力對於以後的學習、認知發展至關重要。 -
疫情被迫在家工作悶出病 專家建議可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54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受COVID-19的限制而在家工作,有將近65%的人發現自己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頸部和下背部疼痛,大約74%的人表示他們有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或憂鬱。而這些健康風險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婦女或是要照顧嬰幼兒的爸媽身上更為嚴重。 -
職場上工作效率低? 成人注意力不足也有可能是過動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2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表示,詳細問診後發現該患者,「從小其實就容易發呆、分心、個性粗心,忘東忘西,但因為在課堂上不吵不鬧,所以沒有被師長發現。總覺得是少根筋而已,長大應該就好了,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進一步排除其它可能造成專注力缺失的原因後,如近期的癲癇、內分泌失調、憂鬱症、躁鬱症等狀況,確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