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分娩
-
剖腹產vs.自然產怎麼選? 網友熱議優缺點及潛在風險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487迎接新生命對父母而言絕對是一件人生大事。不過隨著預產期步步接近,究竟要選擇透過手術、可降低產程突發狀況風險的「剖腹產」,還是沒有外力介入、強調自然分娩的「自然產」,成為了孕婦們的煩惱之一,更是必須做出的重要抉擇。接著就一起從費用、復原時間、潛在風險等方面看看兩者有何差異,幫助準媽咪們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剖腹產vs自然產」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選擇剖腹產或自然產的各種考量。 -
雙胞胎相隔111天創國內紀錄! 醫:延遲生產保住第2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7581「雙胞胎延遲生產」是指間隔24小時以上才產下第2個寶寶,相當罕見。40歲的關女士是1位雙胞胎孕婦,在懷孕19週時突然大量破水,A寶在20週時自然產出,為拚盡全力保住B寶,接受強效抗生素及子宮頸環紮術治療。最後,B寶成功滿36週,並於今年10月10日產下,成為國慶寶寶,更成為台灣目前台灣已知最久。出生週數最大的雙胞胎延遲生產案例。 -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代孕者權益如何保障? 邱泰源回應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16媒體報導,衛福部版人工生殖法訂出代孕相關細節,過程嚴格,且營養費等開銷約新台幣100萬元。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相關報導不完全正確,寫出的數目「沒有這回事」,細節仍需經過專家審議。 -
今年首例茲卡病毒境外移入! 20多歲外籍男性入境檢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88台灣自2016年迄今共有30例茲卡病毒感染病例,2016年累計13例,2017年至2023年每年均為5例以下,疾管署說明,個案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國家(占80%)。 -
孕婦陣痛打的「止痛針」芯奔注射液 不純物近上限回收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7074生產被喻為天下第一痛,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常需使用強力止痛劑,而健保占率達55.6%的「芯奔注射液10毫克」,卻於近日內回收,回收批號為BCG291,共計3萬3380支安瓶,效期3年。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業者仍有庫存,且國內還有其他替代藥品,不會造成缺藥。 -
國民年金生育給付放寬! 懷孕婦女退保1年內仍享補助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905國民年金放寬生育給付條件,針對育齡婦女只要在加保期間內懷孕,儘管後續退保,只要在退保1年內,因同一懷孕事故而分娩或早產,且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生育給付者,仍可請領國民年金生育給付。 -
孕婦懷二寶因子癇前症險命危! 醫揭定期產檢防範未然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86001名39歲的孕產婦原本預計在4月初喜迎二寶,然而,在農曆年前,懷胎滿33週的她,突然感到視力模糊及嚴重的腹痛,在原產檢診所的建議來到恩主公醫院急診,病情一度危急讓醫院啟動999「全院緊急救護」,在值班婦產科醫師黃威鈞和醫護團隊的搶救下,發現胎兒已無心跳,在與家屬溝通後,緊急送至開刀房緊急剖腹產,該名孕產婦被診斷出子癇前症和HELLP症候群,更併發急性腎衰竭,1週需要洗腎3日,在歷經院內神經科、腎臟科、復健科、眼科及心血管科等醫療團隊會診與住院35日後平安出院。 -
38歲女產後大出血!跟這病史有關 醫師揭血崩常見原因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470依據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統計105至110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其中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的第1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俐瑾醫師指出,產後大出血多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的「立即性產後出血」,是1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包括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高危險族群,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醫護人員需特別謹慎留意,必要時事先做好預防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