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內科疾病
-
長輩走路踩空、不愛外出恐白內障警訊 別等過熟才開刀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453朱書緯院長分析,人工水晶體主要分為健保給付與自費兩大類。健保給付的水晶體屬於球面單焦點設計,能滿足基本遠視力需求,但看中、近距離(如閱讀、使用手機)仍需配戴老花眼鏡輔助。 -
年輕人也會罹患關節炎! 介入再生醫學增加關節重塑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73晚期的關節病變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發生,例如:運動員過度使用關節、因為意外事故受傷、自體免疫等內科疾病的後遺症或是骨腫瘤治療後的軟骨損傷,而造成疼痛、功能異常的關節病變。振興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黃祥霖表示,雖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非難事,但對年輕患者的治療而言,置換人工關節並非主要首選。 -
高齡產婦如何生養?從備孕到產後照護 醫師完整告訴妳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1181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112年的新生兒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4歲,且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5歲,而35歲以上的生育者更是超過3成,顯現出國內的晚生現象。如此,高齡產婦也將成為國內至關重要的議題。若是生育年齡較晚,成為了高齡產婦該如何充分的準備,誕下健康寶寶的同時,也能保障母親的健康呢? -
49歲婦因卵巢癌腹痛多日 減積手術合併熱化療提升治療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6476卵巢癌是1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表示,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治療上,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 -
貧血背後原因多!了解貧血類型 釐清你真正的問題所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13頭暈、疲累、爬山運動、體力不繼,都有可能是貧血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指出,嚴格說來,貧血只是一種表徵,背後原因多元,醫學上可以區分是大球性貧血或小球性貧血,並因為年紀,表徵不同,背後原因不同,需要應對方式亦不一樣。 -
年輕拚工作、退休好無聊! 老翁心慌、失眠竟罹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137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部醫師詹仁輝表示,負面的情緒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或排解,日積月累,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焦慮、憂鬱及睡眠障礙,而這些精神疾患,也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 -
6旬婦1晚跑5次廁所 中醫治療服中藥搭三伏貼改善夜尿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98中醫在治療夜尿上,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會特別重視「溫度」,採取「溫通」、「溫化」的治療方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師黃瀞瑩指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整年陽氣最盛的日子,可以採用三伏貼在脾俞、腎俞等特定穴位。 -
90歲奶奶因急性膽囊炎高燒不退! 接受1手術解除危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295個月前,林奶奶因高燒不退、灌食消化不好,而被送至急診,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林奶奶的病況為膽結石所引發的急性膽囊炎,考量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在與家屬溝通後決定執行「內視鏡超音波導引膽囊十二指腸吻合術」,引流膽汁並取出膽結石。術後隔日林奶奶順利退燒,各項指標也趨於穩定,1個月後回診取出支架,復原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