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風濕科
-
壓力、勞累、氣候變化、重口味食物 都容易誘發這種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5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反覆性風溼症」像不定點也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更難以捉摸,最典型的主訴是「痛的地方跑來跑去」,而且通常抽血和X光都沒有明顯異常。 -
黴菌會跑進身體發芽! 家中4處最易暗藏致命危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97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台灣高溫多雨,濕度高,造就了黴菌孳生的溫床。黴菌是一種真菌,它不像植物,不能從陽光空氣合成,黴菌是菌絲個體裡面產生,由黴菌菌絲組成,其個體結構就是「菌絲」,當菌絲繁殖時,就會產生孢子,孢子會隨著空氣飄散,掉落在任何有「有機物」的地方生長,會附著在人體的皮膚上、家具上、地毯上,甚至室內的植物上,只要潮濕的地方就會有黴菌繁殖的可能。 -
戴手套雙手老是紅又癢? 敏感體質8食物連碰也不能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95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表示,乳膠手套的摩擦力很大,為方便穿戴,會加入玉米澱粉增加潤滑度,但玉米澱粉會吸附乳膠蛋白質,故當穿戴醫用含粉手套時,會提高過敏機率;而非乳膠手套或不含粉手套,缺點為彈性差、含較高增塑劑等,對乳膠過敏的人,仍有其他選項可供配戴。 -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84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 -
越休息越不舒服 年輕人下背痛持續3個月恐發炎性背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03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翁孟玉醫師指出,腰酸背痛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大概每個人都曾經在工作後、久坐後背痛發作。當背痛發作,肌肉緊繃痙攣時,我們通常可以透過「多休息」來舒緩疼痛。這類型的腰痛稱作「機械性背痛」,最常見的原因為過度活動、姿勢不良,或搬運重物使背部受力過大,導致肌肉與韌帶過度拉扯而受傷。面對機械性背痛,要盡量維持良好的姿勢,多多休息,適當地做復健,就能漸漸緩解。
-
補充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超過這個量恐出現反效果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91免疫力的好壞影響身體的狀況,免疫力好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受到外在病毒、細菌等感染,而免疫力之所以稱為免疫力,意味著能免除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人體反覆受到基因或外在病菌的攻擊,自體細胞組織無法發揮保護作用,以致經常發生感冒、傷口難以癒合、不斷感染等情形,就有可能是免疫力低落;老年人、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癌症或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是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落的族群。 -
腳中風延誤就醫恐截肢 預防從血管保養、檢查雙腳做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63張阿姨就診後得知來這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屏東基督教醫院張雲德主任評估後認為要盡快處理。張阿姨接受微創手術,使用氣球導管擴張術將血管的管徑擴張開來,並使用塗藥球囊降低再次阻塞的可能。
術後張阿姨復原得很順利,很快又能回到公園運動,即使走4000公尺都沒有問題,相當開心!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疼痛 醫:強忍非好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515今年61歲經營餐飲業的男性患者,12年前的某天早晨,因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突然發病,造成全身關節劇烈疼痛,動彈不得,生活無法自理,痛楚對他來說就像滿清10大酷刑,且曾經長達3至4年無法從事最愛的籃球運動,每次經過球場只能望著籃框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