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3371
賴以玲 報導
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為病人進行相關檢查。(圖/台北榮民總醫院提供)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國人重要疾病,若沒有適當的監測與適時的藥物治療,可能產生B型肝炎發作而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控制,然而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無法壓制病毒,就會讓B肝病毒大量快速複製,進而產生肝炎發作。近年來在風濕免疫疾病治療的進展下,發展出許多生物製劑,都比過去更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病程,保護關節,改善病友生活品質。但同時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產生B肝復發風險;即使在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仍可能發生B型肝炎表面抗原從陰性轉變為陽性並產生肝炎發作。


研究發現生物製劑莫須瘤、恩瑞舒都具B肝復陽風險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所領導的B型肝炎研究團隊,過去就曾發現「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對於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仍有很高的B肝復陽風險。最近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人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帶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在治療中仍可能產生抗體消失與B肝復發;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風濕免疫學頂尖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台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明翰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常需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以控制疾病進程,減少關節破壞。近年來研究發現施打生物製劑可能影響人體對抗B肝病毒的能力。在長時間的免疫制劑治療下,可能使B型肝炎發作。

一位68歲男性,103年前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104年起接受恩瑞舒(Orencia)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因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及每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110年1月此患者發生B型肝炎表面抗原轉為陽性,B肝病毒量已上升至1,520萬IU (正常為測不到)。風濕免疫科醫師保持高度警覺性,及時轉介至胃腸肝膽科接受抗病毒治療,目前病患B肝控制良好,且持續接受恩瑞舒治療,關節炎也得以受到穩定控制。


高強度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可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提醒,台灣B型肝炎盛行率高,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務必幫病人檢測B肝抗原與抗體,即使是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也不可輕忽。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除了定期檢驗肝指數、黃疸指數,也需追蹤B肝表面抗原與抗體。若接受高強度的免疫抑制劑治療,像是莫須瘤與恩瑞舒,因B肝復發率高,也需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


健保在今年3月1日起,擴大B肝抗病毒用藥之給付,包含B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使用莫須瘤或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或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產生B型肝炎發作者,都可給予B肝抗病毒治療。針對B肝高復發風險病人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對於中低復發風險病人定期監測,若B肝發作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才能確保B肝病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安全性。


更多NOW健康報導
▸便當建議2小時內食用背後有原因 避免仙人掌桿菌中毒
▸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