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勞累、氣候變化、重口味食物 都容易誘發這種病

3511
編輯部 整理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20多歲的林小姐常需要使用電腦鍵盤和打手機連絡事情,大約兩個月前發覺左手腕和右手中指突然疼痛,以為是過度使用雙手的關係不以為意,自行去藥局買藥,兩三天就好了。


但是在半個月之後,因為林小姐需要提出企劃案,常加班趕工,而且覺得壓力很大,結果突然兩側膝蓋和左足踝腫痛,幾乎是寸步難行。林小姐在發病前並沒有久站或跑步,也沒有扭到撞到,有些同事說可能是痛風,親戚則說林小姐家族有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建議她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


反覆性風溼症 是顆不定時炸彈


看診時,林小姐膝關節腫痛有改善,但是就診前一天右肘又痛起來,醫師一方面檢測尿酸、類風溼因子與免疫抗體,同時開立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治療,一周後檢驗結果均為正常。醫師由林小姐發病過程與檢驗數值,初步診斷是「反覆性風溼症」,但因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家族病史,醫師囑咐若關節炎發病頻率越來越密,或發炎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請盡速回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明翰說,「反覆性風溼症」像不定點也不定時的炸彈,無法預測更難以捉摸,最典型的主訴是「痛的地方跑來跑去」,而且通常抽血和X光都沒有明顯異常。

 


症狀多變 疼痛誘因更是多元


「反覆性風溼症」不但症狀多變,疼痛誘因更是多元,如壓力、勞累、感染、氣候變化和重口味食物等因人而異。一般是年輕到中年女性較常發病,通常一次會有一到三個關節發炎,腫痛持續數日就緩解,發作頻率一年數次較常見。


蔡明翰表示,目前尚無專門對「反覆性風溼症」的診斷工具,且此病症狀常和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血清陰性關節炎類似,因此確診此病前要先排除其他關節炎。


定期回診追蹤 才不會延誤病情


蔡明翰建議,急性發作時,先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鹼等緩解,若經常發作,則可長期使用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控制。此病預後較佳,不易損害關節而失能;但有些病人後來會進展成類風溼性關節炎,所以還是要定期回診追蹤才不會延誤病情。(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太胖、亂坐、吸菸都是在虐待你的關節! 專家授「6個降低膝蓋負重姿勢」
跑完步膝蓋痛,怎麼辦? 物理治療師教「3招」舒緩跑者膝


編輯:王詩茜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服用清冠1號能夠預防新冠肺炎? 中醫師糾正錯誤觀念
▸疫情焦慮衝擊你我生活 恐慌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近3成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