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先天性異常
-
《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擬納代孕! 婦團批評聲浪四起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2666衛福部國健署14日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代理孕母因爭議較多、且婦團激烈抗議,原本外界不看好,但草案擬讓代理孕母合法化,且適用對象擴至不孕症異性戀夫妻、男同志伴侶,而單身女性、女同志伴侶也適用人工生殖。不孕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讚許,這是非常先進的草案,但可預料的是婦團的反彈,能否順利上路,恐還是未知數。 -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日後發育要注意 健康風險比凡人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052兒童內分泌生長門診中很常出現的一個族群是「胎兒小於妊娠年齡」的孩子。這些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相較於正常出生體重的孩子,容易出現身材矮小、性早熟、過重、肥胖,甚至到成人時期罹患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明顯較高,兒童健康守護者應特別留意。 -
新生兒黃疸2週未退要觀察便便 「黃金9色卡」揪出這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00對於新生兒家長來說,寶寶的便便顏色可是攸關著健康的大事,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提醒,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14天會消褪,若持續超過2週以上,甚至滿月時還有黃疸,可能有罹患肝膽疾病風險,呼籲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糞便顏色,若有異狀應提高警覺。 -
如何發現兒童有生長遲緩? 從孩子的體重觀察最為明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1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的健兒門診中,曾有一位女童被注意到體重只有7.5kg,而她的父母覺得女兒只是比較挑食,身體並無大礙。但經過檢查發現女童嚴重缺乏鐵質,才造成患者有胃口不開、生長遲緩甚至輕微貧血的症狀。 -
連續發生2次以上流產應找出問題 醫師揭連續流產6原因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9555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宋碧琳表示,從發現懷孕到順利生產,有時並非如此容易,除了懷孕12週之前有大約15%~20%的自然流產率,免疫功能異常造成的連續流產也越來越受關注。 -
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 再度復發因竟這先天異常問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38王先生為中風的高風險群,即使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情形下仍會再度發生缺血性中風,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神經部和小兒心臟科等跨團隊討論,及病人及家屬同意下,採以「經皮左心耳封堵術」(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和「開放性卵圓孔封堵術」(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PFO closure),以封堵血塊產生,作為預防再度中風的治療,最終達到雙重保護之成效。 -
新生兒無肛、隱睪還缺腎臟 確診VACTERL聯合畸型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99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陳克琦指出,無肛症是1種先天性生長發育異常,發生率約4千分之1。少數無肛症寶寶可以透過產檢超音波發現腸道異常,但大多數必須在出生後才被發現。臨床顯示,大部分無肛症寶寶合併其他先天性異常,新生兒科醫師同時評估是否合併VACTERL聯合畸型。 -
孕期提前基因檢測 及早預防寶寶遺傳疾病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05孕育新生命的喜悅無可言喻,如果能確認寶寶一輩子的健康,爸媽就更能安心放手,讓孩子勇敢邁向自己的人生道路。基於這樣的理念,創源生技首創基因儲蓄的概念,將人生5個重要階段,如:孕前與懷孕(孕知因)、新生兒(寶知因)、兒科(兒知因)、成人(康知因、癌知因),規劃一系列基因資訊銀行的產品,並透過微電影《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