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作息不正常
-
金馬導演張毅病逝享年69歲 終生飽受「高安氏症」所苦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19高安氏症(Takayasu Arteritis,TA)為罕見疾病,是1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屬於血管炎的隱性風溼免疫科疾病,造成主動脈及其第一分支發炎、狹窄,影響血液循環,進而導致器官功能變差。 -
熱昏頭天旋地轉是中暑? 醫師提醒有可能犯眩暈別大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32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發作時會感到天旋地轉,有時即使平躺在床上休息,也無法緩解這種暈眩感,還可能伴隨噁心、想吐,患者極度不舒服,無法正常工作。然而,許多患者在眩暈感消失後就得過且過,沒有積極治療,而下次發作的時機卻又毫無徵兆,若情況嚴重到無法站立,萬一又正處於有危險或是尖銳物品的環境中,後果不堪設想。 -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743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無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找得到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等。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或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在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效果因人而異。 -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9550中醫師鄭愛蓮指出,24節氣中的「處暑」過後,是夏去秋來,天氣開始漸漸轉涼,若夏天時常吃冰冷食物、熬夜、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溼氣重,到了秋天便就特別容易覺得疲累,也不容易將累積的溼氣藉由皮膚排出,因此入秋後因皮膚病前來求診的患者激增。 -
最新《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 將腸泌素列為控糖好幫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1除了高齡化之外,糖尿病年輕化也成為趨勢,近年20至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也快速上升,與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因素有關。 -
淋巴癌初期症狀易與感冒混淆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防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632淋巴癌是人類腫瘤中組織分類最複雜的1種,分為非何杰金氏及何杰金氏2大類,而大多數的淋巴癌病人都屬於非何杰金氏。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好發族群分布於40到50歲之後的中老年人,何杰金氏淋巴癌病人則有2群分別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或是60至70歲的老年人居多。研究顯示,先天基因異變導致免疫系統不全,以及後天因過度勞累,作息不正常,或是多菸、多酒、多刺激性飲食,以及病毒感染、遺傳因子、環境污染,都可能是引發淋巴癌的原因。 -
氣溫驟降單側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93收治該名患者的中醫師高資承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是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歲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
吃粥整腸健胃? 這些狀況要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68粥不僅對病患的療養有益,也是忙碌現代人保養腸胃的不錯選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經常飲食作息不正常,腸胃普遍不好,熬煮軟熟的粥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或是年節大魚大肉後,有助腸胃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