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代謝科
-
她變胖無力又高血壓 竟是壓力荷爾蒙引起罕病庫欣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45經心臟血管科及新陳代謝科診斷,排除腦下垂體疾病後,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女士右側腎上腺有顆3.6公分的腫瘤,確診罹患較罕見的庫欣氏症,由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許竣凱醫師執刀進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切除腫瘤。 -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254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 -
35歲作業員糖尿病上身 這些習慣加快胰臟衰老恐惹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40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超過2百萬人,以第二型糖尿病居多,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最近幾年,4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明顯增加。 -
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藥會變胖? 醫師曝生活「1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86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臨床上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像是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患者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地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對於執行較體力負荷工作的患者而言,甚至更危險。 -
血糖藥還沒吃已餓昏頭 醫師: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可改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81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被說成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在臨床上時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患者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較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尤其對於執行較體力負荷工作的患者而言,會更加危險。 -
針劑胰島素並不可怕 正確使用穩住血糖有效控制糖尿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86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曾耀賢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任何時間血糖超過200mg/dL,或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為HbA1c)超過6.5%,加上高血糖症狀,即診斷為糖尿病。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不到40歲的青壯年,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初期無聲無息 血糖異常胰臟恐退化80%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90234台北長庚醫院、市立土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林樹福表示,第2型糖尿病的起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當體重上升胰島素的利用效率就會變差,身體就會增加胰島素分泌,加強血糖穩定;然而當胰臟不斷加重負荷的工作量,便加快其退化時程,漸漸胰島素分泌量下降,血糖就開始不穩定,逐漸產生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血糖起伏大 原因可能出自胰島素細胞過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3179糖尿病治療需要長期規劃,有些患者因為恐懼和迷思,不願使用胰島素,必須經由溝通來扭轉患者對於胰島素錯誤的印象。然而對於長期缺乏胰島素的身體來說,使用胰島素有如久旱逢甘霖,降血糖的效果明顯,呼籲糖友應及早與醫師討論胰島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