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生殖技術
-
《人工生殖法》修法掀熱議 解禁代理孕母可望圓生子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90《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期受到各界關注與熱議,衛福部長薛瑞元透露,這將是未來最優先要處理的議題,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如何保障生育自主權,已然成為當務之急。依據國健署統計,110年本國籍人工生殖之不孕原因,子宮方面受損佔不孕婦女的1至2成,意即將有5,000至10,000人左右,可能會是需要尋求代理孕母協助懷孕的高危族群;另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23年同性婚姻就有3199對,較2021年成長72%。 -
《人工生殖法》擬納單身女性! 民團:逾7成民眾反對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66立院新會期即將開議,人工生殖法修法成為焦點,多名立委力促修法,希望2年內完成,單身、同志女性、不孕夫妻等族群也能納入人工生殖範圍,甚至透過代理孕母,養育下一代。不過,3個民間團體今天公布網路調查,超過7成民眾反對開放單身、同志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批評此舉形同刻意製造單親家庭,恐違反兒童公約。 -
未婚癌友陷生育、抗癌兩難? 及早凍卵助癌友成功生育
兩性關係 / 女人幫995232歲已婚女性小君(化名),5年前於奇美醫院被診斷出患有惡性乳腺腫瘤,手術後發現已有淋巴轉移,需進一步接受化療,但小美擔心化療藥物對卵巢造成損傷,可能引發卵巢早衰而無法生育,因此,血液腫瘤科醫師轉介小美至生殖醫學科門診,諮詢生育保存問題;與醫師討論後,她在化療前選擇6顆胚胎進行冷凍,去(111)年進行胚胎植入後成功產下1名寶寶。 -
國人晚婚晚育成趨勢 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助不孕夫妻圓夢
兩性關係 / 不孕症3512「體外受精(俗稱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於110年7月1日起上路,截至112年7月31日,共有5萬6398件申請案完成療程,通過補助費用審查,產下1萬2150名嬰兒,協助1萬836對不孕夫妻圓夢。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晚婚晚孕已成社會趨勢,如有不孕困擾,務必積極接受治療。 -
2020出生vs.死亡人口「死亡交叉」 不孕症補助促催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32020年台灣出生與死亡人口數出現「死亡交叉」,新生兒人數居然少於死亡人數,受到疫情影響,婦產科醫學會預估,今年新生兒人數將再創歷史之紀錄,恐不到15萬人。 -
子癲前症易誘發生產死亡 7大高風險產婦應接受篩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083洪泰和表示,子癲前症指的是懷孕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或肺積水、上腹痛、肝腎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嚴重頭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症狀在生產後就會緩解。 -
年過40想生恐來不及 趁年輕可先替青春卵子保住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4297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創辦人曾啟端醫師表示,女性不容易懷孕的原因,大致與子宮卵巢健康程度有關,子宮內膜異位是常見原因之一;假使不是因為疾病所造成,晚婚與計劃生育晚,可說是不孕症常見的原因。女性在35歲後卵子就會因老化,導致受精後著床機會降低,並且基因異常發生的機會也增加,唐氏症等遺傳疾病風險威脅就大。 -
輕刮子宮造成傷口 可提高人工受孕成功率
兩性關係 / 不孕症5240歲陳小姐與先生結婚多年,始終未能如願懷孕生子,期間做過10次試管療程,也做過胚胎染色體診斷PGS,均告失敗,最後求助於臺北榮總,希望透過「子宮輕刮術」增加胚胎著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