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擔心胎兒發育狀況,許多孕婦害怕高血壓引發子癲前症,國健署資料,2019年28名孕產婦死亡,創下20年來新高,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第1孕期時接受篩檢。
洪泰和表示,子癲前症指的是懷孕20周以後出現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或肺積水、上腹痛、肝腎功能異常、血小板低下,嚴重頭痛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症狀在生產後就會緩解。
對胎兒而言,子癲前症造成羊水減少、寶寶生產遲緩、胎兒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甚至死產。至於子癲前症孕婦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急慢性高血壓,甚至中風的機率也會上升。
洪泰和提醒,7大子癲前症高風險族群務必在11到13周施行第1孕期唐氏症篩檢同時,一起接受子癲前症篩檢。高風險族群分述如下:
1.前1胎曾罹患過子癲前症。
2.這1胎懷孕前就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血液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抗磷脂抗體症候群等)。
3.年齡偏高(超過34歲)。
4.孕前體重過重或肥胖。
5.多胞胎。
6.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輔助懷孕。
7.有子癲前症家族史。
值得一提的是,長庚醫院與亞洲6個地區國家研究卻發現,亞洲,尤其是台灣孕婦的平均體重與產下的胎盤重量低於歐美,而現行的子癲前症風險計算軟體參考數值係以據歐洲孕婦族群為主,以致影響預估精準度。
這項研究係由台北長庚醫院蕭勝文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結合中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11個醫學中心的專家團隊進行研究,於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共收案4萬多名單胞胎懷孕11至13周的產婦。
結果發現,亞洲孕婦與歐洲孕婦族群相比,平均動脈血壓低了4%,胎盤生長因子更是低了11%,這對於台灣目前使用中的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的偵測率造成影響。
臨床顯示,現行子癲前症篩檢預測模型偵測台灣孕婦罹病準確率僅7成,為提升亞洲孕婦子癲前症篩檢偵測率,有必要建立亞洲孕婦專屬資料庫。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老人缺牙無法正常進食影響身心 牙醫師分析解決策略
延伸閱讀
-
量血壓時翹腳又聊天 其實是錯的!該如何正確量血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59根據衛福部202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高居第7位,其他與高血壓相關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等也都名列十大死因之一,由此可見高血壓對健康狀況的重要。 -
我又失眠了!文明病纏身好痛苦 這些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65《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文明病」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十大文明病網路聲量排行。 -
不到40就中風! 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什麼是心房顫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00李政鴻醫師提醒,心房顫動雖然是心臟的問題,但是會大幅增加中風的風險,造成嚴重併發症,影響遍及全身,一定要盡早治療。 -
得舒飲食專為高血壓患者設計 掌握5原則有助健康瘦身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372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指出,得舒飲食雖是一種專為高血壓患者所設計,一般健康者也可以把得舒飲食當作日常飲食方針。並進一步說明,由於得舒飲食高纖、低脂、吃好油的特性,若控制好熱量,掌握好每種食物的份數,也可以幫助民眾達到瘦身的效果,如有糖尿病、腎臟病、腸胃道等疾病的民眾,則要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
妊娠糖尿病無不適感 輕忽下場恐致流產或胎兒發育異常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39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醫師陳彥廷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原無血糖問題的媽媽,在懷孕20周以上診斷出的血糖不耐的現象,一般產婦在分娩後血糖會恢復正常,但有部分產婦會發展成第2型糖尿病。若懷孕前本身血糖已經控制不良,除了懷孕時血糖容易更不穩定之外,也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臨床上已發現越來越多病人孕前已經有血糖問題,但不是所有病人都能適當的被診斷、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