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三高慢性病
-
減腰圍降低三高和代謝症候群 還會讓這種疫苗效果更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35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蔡克嵩指出,自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至2021年國際醫學期刊文獻索引摘要資料庫PubMed搜尋結果來看,三高慢性病前期的代謝症候群5項指標--腰圍過大之內臟脂肪、血壓、空腹血糖、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性研究即高達6千多篇,其中又以血糖、肥胖指數與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最高度相關。 -
糖尿病患染疫重症率高出正常人3倍 接種疫苗增保護力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74根據中央指揮中心統計,7月27日新冠肺炎總病逝人數已787人,截至7月5日所公布的前100例死亡個案分析,平均73.2歲,且95%有慢性病史,其中49位有高血壓占比最高,36位有糖尿病次之,同時有高血壓與糖尿病者有13位,高脂血症有6位。以統計來看,年齡、三高慢性病病史是致死率較高的主因。 -
長輩疫情在家不無聊 全銀運動揪爸媽線上疫起動起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294WaCare遠距健康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舉辦的「全銀運動」,將實體課程活動搬到線上,打破了疫情下無法群聚的限制,邀請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運動教練等專家透過遠距,讓長者在家就能live跟著教練運動,打開麥克風還可以向專家諮詢以及和老同學們聊聊天,自5月27日至7月9日止已有2177位長者、超過30位專業講師參與課程,每天課程報名長者均超過250位,掀起全銀運動熱潮。 -
8成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 這些日常生活壞習慣快遠離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407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 -
愛滑手機、高度近視、三高 當心成為白內障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861眼科診所兼任主治醫師王倫奕指出,當眼球瞳孔後方水晶體由原本透明狀態轉變為混濁時,便稱為「白內障」,這時光線通過眼球投射至眼底的影像會變模糊。白內障會隨著年紀漸長惡化而影響視力,造成視力減退、降低患者對周遭清晰度與顏色深淺的識別能力,並進而影響到其日常生活。 -
心臟病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 醫:8成是可以預防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13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死因統計,心臟病位居國人死亡排行榜第2名,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就有5.4萬人死亡,人數多於癌症。 -
三高患者不按時吃藥 腎臟損傷導致衰竭難逃洗腎命運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34健保大數據資料顯示,國內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罹患疾病,前3名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三高疾病,而糖尿病位居第1,47%洗腎患者罹患糖尿病。 -
防疫期間規律運動抗病毒 銀髮族尤其需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8329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運動有做就會有效果,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