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是1個人的事 7家醫院試辦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護

6264
陳如頤 報導
抗癌不是1個人的事 7家醫院試辦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護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1名40多歲卵巢癌患者在接受一連串治療後,以為病情穩定,在復發後,壓力沉重,出現憂鬱傾向,跳河輕生,所幸被救起。精神科醫師強調,「抗癌不是1個人的事」,而是全家人必須面對的任務,在家人朋友齊心支持下,才能凝聚抗癌動力。


癌症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罹癌人數逐年增加,112年新增5萬多人,所幸手術及藥物精進,5年存活率從民國94至98年50.2%,提升到106至110年62.1%,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已經成為慢性疾病,從生存變生活挑戰,癌症照護也必須轉型。


國健署今(24)日舉辦「家庭同心,癌友放心」記者會,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罹患癌症之後,必須承受身、心、靈與經濟上的重大衝擊,癌友很難獨自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對於初次罹癌1年內的癌友,面臨個人身心重大轉變,家庭支持更顯重要。


馬偕醫院一般精神暨身心科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癌友表面看起來沒事,並不見得就真的沒事,只是假裝堅強,需要家人、親朋好友的支持鼓勵,才能宣洩心中壓力。


以該名卵巢癌患者為例,確診之後,歷經手術、化療、標靶等療程,身心壓力沉重,以為可以痊癒,不料,回診檢查時,意外發現復發,這讓她承受極大打擊,一切痛苦必須重來1次,而選擇了輕生,幸好被救回,緊急送至急診。


方俊凱指出,該名個案出現憂鬱傾向,為此,啟動家庭照護模式,強化家庭支持力量,邀請所有家人至醫院討論,一起面對,幫個案度過難關。經過心理諮商後,該名癌友已能坦然面對病情,也知道以後還是可能復發,但她已經知道如何自我調適,另參加團體活動,分享個人經驗。


吳昭軍說,罹患癌症不是只有個人的問題,家人也會受到影響,國健署113年補助7家醫院發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之照護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連結社區資源評估及輔導模式,讓癌友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身心,重回職場與社會重新接軌。


林莉茹表示,該計畫收案對象為罹癌1年內之個案家庭,由心理師、社工、相關醫療人員及個案管理師等組成醫療團隊,建立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模式。7家試辦醫院涵蓋北、中、南,重點如下:


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乳癌、頭頸部癌、大腸癌、婦癌、肺癌)


2.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頭頸癌)


3.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頭頸癌、肺癌、乳癌)


4.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頭頸癌)


5.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頭頸癌、乳癌)


6.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癌症


7.高雄榮民總醫院(頭頸癌、乳癌、婦癌)


▲目前國內7家試辦醫院建立以病人家庭為中心的支持模式,涵蓋全台北、中、南地區。(圖/國健署提供)


# 首圖來源/國健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眼周4狀況顯老態!3C加速眼周老化 增生療法及早保養
▸2大NG保養!AI肌膚檢測趨吉避凶 先搞懂肌膚再選療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