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青怎麼辦?消除瘀青用藥怎麼選? 專家教你去瘀要訣

5817
楊芷晴 報導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個人都有撞傷、跌傷,皮膚紅腫瘀青的經驗,如何迅速消腫、去除瘀青,可是一門學問。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冰、藥、熱、醫」要訣,受傷時組織發炎時,切勿熱敷,這可能延長恢復期,且瘀青時不可用力搓揉,以免止血後又再出血的情況發生,同時要記得先冰敷,並適時使用藥物緩解。


皮膚之所以瘀青,常因碰撞或意外發生時,皮下微血管破裂,血塊堆積形成,起初呈現暗紅色,逐漸變成紫紅色,最後變成鐵鏽般的黃色,逐漸散掉、吸收,平均約要1、2個月才會消失。如果瘀青位置離心臟愈遠,如四肢末梢,軟組織愈少的地方,復原速度愈慢,所以膝蓋、手肘等處,瘀青消退較慢。


瘀青常好發於小朋友因好動容易碰撞受傷或是愛好運動的人身上,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因為皮膚變薄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的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做過心導管手術,或是皮膚組織脆弱等情形,都容易導致瘀青發生。


如果想讓瘀青早點消除,可使用含有「MPS」(類肝素)的抗瘀藥物,可加快血腫消退,有效代謝瘀青。常見用於緩解瘀青的藥品分為2種劑型:其中滋潤的乳膏劑型,特點是好延展、保濕度高,最適合乾燥肌膚的族群;也有凝膠劑型,較為清爽、好吸收、不黏膩,適合小孩與運動族群。這兩種劑型皆不含類固醇和水楊酸,療效溫和、不易刺激。


用於瘀青藥品的主要化瘀成分,以黏多醣(Mucopolysaccharide polysulphate,簡稱MPS,化學俗名HEPARINOID)為主,1949年在德國開始被使用,能夠直接深入瘀青腫脹處,MPS穿透度是肝素的50倍,主要用於鈍物創傷後的血腫、淺層性靜脈炎的局部治療,有助減少腫脹、發炎及疼痛情形、快速緩解瘀青、抗凝血、抗血栓、抗發炎、組織再生。


▲消除瘀青的藥品因劑型的不同,又可分為乳膏劑型與凝膠劑型2種。(圖/NOW健康製作)


消除瘀青的藥品因劑型不同,可分為乳膏劑型與凝膠劑型2種。在使用上,乳膏劑型的瘀青藥,可均勻地塗抹於患部,溫和輕柔地按摩讓乳膏被皮膚吸收,但用於非常疼痛的發炎期,則不宜搓揉或按摩;乳膏的特性是,油水比例較高,含有較多的甘油保濕成分,具有好延展特性,適合用於幫助皮膚保濕與按摩,特別在冬季,或是皮膚較乾燥的長輩,就適合選用乳膏。至於凝膠劑型的瘀青藥,含水量較多,且不含酒精,清爽不黏膩,塗擦後吸收快,適合用在皮膚較薄處,例如臉部的瘀青血腫使用。


無論乳膏或凝膠劑型,皆取適量塗抹於患處,1天可用2至3次,依照患部的大小塗抹,通常3至5公分長度的藥品就足夠。一般建議在瘀青發生時,及早使用。


皮膚科醫師強調,改善一般皮膚瘀青血腫應掌握「冰、藥、熱、醫」4大要訣,相關注意事項如下:


1.冰:受傷後,應儘速冰敷,且不要揉搓。


2.藥:冰敷後,可在沒有傷口的皮膚患部塗上一層瘀青藥。特別建議選用大廠牌有MPS成分的瘀青藥品,塗抹時應避免用力揉搓,每天2至3次,適量使用,動作輕柔,讓藥效滲入皮膚即可。


3.熱:熱敷不能躁進,約48小時後,等待患部消腫,瘀青呈現深暗紅、紅紫色時,再進行熱敷,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加速血腫退散復原。


4.醫:一般瘀青約2至3週逐漸消退,如瘀青遲遲未消或摸到皮下硬塊,應立即就醫,可能傷及深層組織或有其他問題,需接受進一步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遭受鈍物創傷後的血腫,通常須約花10天以上治療;淺層性靜脈炎的局部治療,須約1至2週。若持續治療2週後相關症狀並未獲得改善,或相關症狀於治療後再復發,應盡速就醫治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瘀青要先冰敷還是熱敷? 醫提4要訣教你正確消腫去瘀
▸衛福部公告《傳染病防治法》部份條文修正 重點1次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