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5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及早接受治療防心臟病

4064
連珮妤 報導
2成5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及早接受治療防心臟病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以及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就要小心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此疾病好發於男性、中老年、肥胖、酗酒、心血管疾病、下顎短小及服用安眠鎮定劑的病患,且常伴隨有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被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若為高危險族群,即應儘速就醫接受診治。


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增交通事故風險! 醫曝其成因與常見症狀


簡韶甫醫師表示,約25%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睡眠呼吸中止障礙,一旦患有睡眠呼吸障礙,便會造成白天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研究表明,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


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分為中樞性、阻塞性及混和型3種,其中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起因於心臟衰竭,而阻塞性則肇因於睡眠過程中,控制呼吸道的肌肉張力降低,導致喉嚨變窄而影響呼吸。


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和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嚴重失衡時會刺激腦部喚醒病人使呼吸次數增加,以改善氧氣及二氧化碳失衡的狀況。許多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睡眠呼吸異常,睡眠中斷頻率增加導致疲勞和白天嗜睡。


簡韶甫強調,若未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如高血壓、心臟衰竭,心律不整或中風,這種風險可能是由於睡眠期間心率和血壓的變化所致。


每小時呼吸中止大於5次要注意 可靠這些檢查確認有無患病


簡韶甫說明,臨床診斷可參考呼吸中止指數亦即每小時發生呼吸中止的次數,呼吸中止指數每小時小於5次是正常,5至15次為輕度,15至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為重度,進一步可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以診斷是否確實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進行標準的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時,患者需要在睡眠實驗室中睡1個晚上,至少記錄6小時睡眠期間的生理訊號。其中記錄腦電圖、肌電圖及眼電圖以區辨病患睡眠期別,並同時記錄打鼾聲音、心跳速率、呼吸氣流、胸腹起伏、血氧濃度、身體姿勢、腿部肌電圖等訊號偵測睡眠中發生的呼吸、肢體抽動或其他障礙。


另外,可以使用家用監測設備來監測呼吸,血氧飽和度和心跳速率。如果醫生強烈懷疑中度或重度睡眠呼吸中止,可考慮此替代方法。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治療? 醫提1方法在家也可使用


簡韶甫指出,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的目的,主要是讓患者可以在睡眠期間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減低危險因子,而有效的治療將能消除睡眠障礙與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使用持續性正壓呼吸器,便可透過它所產生的氣壓,維持睡眠過程中呼吸道通暢,患者在經過學習後,也能在家使用,但也須注意佩戴適當的面罩,以免因舒適度不佳,而減少治療的意願與效果。


對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手術則是另一種選擇,且能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結合使用,包含重塑上呼吸道的結構、懸壅垂軟顎咽成型術、上顎及下顎前移術等等,所有外科治療都需要討論治療目標,預期結果和潛在併發症。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會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率,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早認知並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不只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也可以減少長期的死亡率。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腔感染HPV!全台健康成人50人中1 男性有2大高峰
▸【專題】面對男女頭號癌症殺手別怕!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