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我從沒想過自己會中風,人生第1次遇到要復健!」被譽為馬拉松之父的盧瑞山,曾是名馬拉松國手、現任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秘書長,68歲的他常年有運動習慣,本身具心臟病家族史、也裝過心臟支架。未料今年4月某日運動後,盧瑞山竟出現無力、意識改變等中風症狀緊急送醫,經手術後一度生活無法自理,只能整日臥床,這讓熱愛運動的他相當絕望,所幸積極復健之下,他現在已恢復正常生活,每日健走2、3公里也沒問題。
與醫師相約重回賽道! 盧瑞山積極復健神速恢復
盧瑞山描述,由於自己與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內湖國泰診所院長塗雅雯是多年的路跑好友,中風後因復健進度不如預期,便轉院至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接受治療,原本戴著鼻胃管、插著尿管、坐著輪椅的他,為了想要恢復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展現運動家精神積極復健,目前已可正常飲食、行走,恢復自理能力。
關於中風後最大的困擾,盧瑞山分享,自己本是好好的一個人,但因突然中風讓他措手不及,原本日常中刷牙、洗臉、穿脫衣服等簡單的事情,對於他來說變得很困難,甚至一度陷入焦慮、憂鬱之中,所幸轉院後在醫療團隊鼓勵、幫助下,復健計畫得已順利進行,讓他可以重拾健康。
▲盧瑞山自今年4月中風以後,一度只能臥床,所幸經積極復健,現已能夠獨立行走,自主生活。(圖/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針對盧瑞山在中風後的情況,塗雅雯說明,他的語言、吞嚥功能及肢體協調性皆受到影響,經復健團隊啟動全人醫療照護,從生理、心理等各層面給予病人支持,輔以任務性導向的訓練方式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及吞嚥治療,協助病人及家屬正向思考與復健,幫助患者重建生活。
「我們還要一起跑馬拉松,我用跑的,你用走的!」塗雅雯指出,復健期間她與盧瑞山也約定好,希望能一起回到馬拉松賽場上運動,並以此不斷鼓勵患者度過艱難的治療時刻,如今親眼見證病人迅速恢復健康,也讓醫療團隊嘖嘖稱奇。
中風後逾6成人無法坐站 復健能夠改善症狀防止失能
腦中風一旦發生,就算被及時救回,也可能留下後遺症,部分患者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或得長期臥床。塗雅雯表示,台灣每年的腦中風新發生數約為3萬人(35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根據統計,初期中風病人中需放置鼻胃管約34%,需留置尿管約48%,無法坐站、自行轉位者約63 %。
塗雅雯提到,患者發生腦中風後,因大腦血流供應減少,腦細胞缺氧死亡,對應腦區負責的功能就會受損。而依照腦部受損的嚴重度及受損區域的大小不同,可能留下不同種類的神經性後遺症及功能障礙,常見後遺症包含認知功能受損、失語症、吞嚥困難、半邊身體無力甚至偏癱或平衡失調、大小便功能障礙等等情況。
中風後的病人常詢問「我會一輩子需要鼻胃管嗎?」、「我會永遠都無法說話了嗎?」、「我要一輩子用尿帶了嗎?」、「我半邊身體無力、無法行走,什麼時候才能進步?」、「中風後半邊身體又緊又痛,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無法改善嗎?」
為了避免中風後失能的狀況,患者需要積極接受復健治療!塗雅雯強調,復健會根據患者病後受傷影響範疇,如粗大或精細動作、認知功能、語言、吞嚥等方面,個別化進行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治療策略分「恢復與代償」2大方向,一方面盡可能恢復神經系統,另一方面代償殘餘缺失。
患者在中風後,除了當下需迅速送醫,搶下黃金治療時間外,治療後為了可以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復健也有3至6個月黃金恢復期,尤其這段期間積極恢復效果最佳,也能降低未來失能的風險。
# 首圖攝影/NOW健康攝影組
更多NOW健康報導
▸職棒球員邱辰愛用! 金星射頻電波緩解運動後肌肉疲勞
▸講座報名/眼睛霧花花? 專家解析銀髮族眼睛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