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楊芷晴/嘉義報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有腎結石的問題,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如果每日喝水量不足,以致排尿量減少、尿液過於濃稠,易使結石卡在泌尿道,輕則腰酸背痛,嚴重恐合併感染、血尿等,甚至有些結石長期阻塞沒有痛感,卻對腎臟造成損傷,進而釀成嚴重的併發症。
腎結石無症狀不易察覺 這些人須注意手術風險
聖馬爾定醫院副院長周詠欽醫師表示,個人體質、高溫環境工作和飲食習慣等都是腎結石的成因之一,身體內水分不足就容易長結石。通常石頭在腎臟裡不會有症狀,尤其小顆的石頭若往下掉到輸尿管、排尿受到阻塞,就會產生腰痛或血尿;有些大顆的石頭沒有痛感,滯留在腎臟時間一久,就容易引發感染造成腎臟發炎,多數病例是健檢或無意中檢查才發現。
通常腎結石小於0.5公分若掉到輸尿管,有機會能自行排出;而0.5至2公分可採體外震波碎石打碎排出。不過,若遇上太硬或較大的結石較難震碎,加上震波能量不能過強以免傷及腎臟,目前有軟式輸尿管鏡和經皮腎造廔取石2種內視鏡術式可供選擇。前者由尿道逆行性進入,往上經過膀胱、輸尿管到腎臟,利用高功率雷射將結石擊碎吸出,外觀沒有傷口;後者則須從背後直接開洞約1公分,因內視鏡須從孔洞進入腎臟碎石清除,恐有腎臟出血、損傷的風險,因此醫師的術式經驗值相當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身體無法負荷、心臟功能不好、呼吸狀況不佳、年紀大,或凝血功能異常患者等,多半考慮採用軟式輸尿管鏡分次處理清除。周詠欽醫師曾收治1位年約8旬的阿嬤,來看診時檢查發現1顆2公分的石頭塞在腎臟和輸尿管交接處,引起腎臟水腫、泌尿道感染,阿嬤在外院有做過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好,轉來後跟家屬商量討論,最後決定選擇軟式輸尿管鏡,術後腎臟水腫消除,腎臟發炎、泌尿道感染不再反覆發作。
軟式輸尿管深入死角成功碎石 1次性使用提升效能
周詠欽醫師指出,軟式輸尿管鏡近10年來不斷改良精進,管徑愈來愈細,能避免經過輸尿管造成損傷。目前發展的新式輸尿管鏡,除了前端雙向彎曲角度靈活,最小彎曲直徑可至1.6公分,能深入狹窄彎曲的死角成功碎石,此外,兼具沖洗功能,配合高功率鈥雷射便可成功擊碎結石,並順利沖出石頭。除了消毒後重覆使用的軟式輸尿管鏡,使用愈久耗損率愈大,目前有1次性使用的軟式輸尿管鏡,若經濟許可、保險有給付,效能較好,更安心且較安全。
通常體外震波打不碎的石頭,都能使用軟式輸尿管鏡,不過如果石頭大大超過5、6公分,使用軟式輸尿管鏡打完後產生好幾百個碎片,也無法完全清除,建議使用經皮造廔取石術處理較能1次清除。臨床上遇到有些石頭太複雜、不好處理,甚至必須軟式輸尿管鏡和經皮造廔取石術2種術式併用,才能將石頭拿乾淨。
術後須留意感染問題 多喝水不憋尿避免腎結石復發
不論軟式輸尿管鏡或經皮腎造廔取石術後都需要留意感染問題,前者觀察第2天可返家,並正常工作;後者則須住院3、4天,合併留意感染和腎臟出血風險,術後疼痛感較明顯,返家後應多休息,勿做劇烈運動、提重物或跑步,讓傷口能順利癒合。
周詠欽醫師提醒,腎結石清除後日後仍有機率復發,多喝水、不憋尿是不二法門,以1天排尿量2500c.c.為基準,可簡單從尿液顏色判斷,以淡黃色甚至更淺為宜。另外,很多人誤以為豆腐、牛奶含鈣,以及咖啡、茶都易導致結石,其實適量食用或每天1杯,反而有助降低結石機率。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 10大癌症肺癌擠下大腸癌首居冠
▸後疫情時代民眾就醫增!健保點值被稀釋 1點不到0.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