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58歲楊小姐多年來反覆泌尿道感染,近期因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加上左腰持續痠脹數日而求診,照超音波才發現,左側腎臟內有3顆接近1公分大的結石,且腎臟呈現出明顯的腎盂腎炎反應。另1名47歲鄭先生,平時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最近1年來不時感覺腰部容易痠疼,本以為是健身常見的肌肉酸痛,直到發現尿液中有雜質且排尿疼痛才來就診。檢查發現雙側腎臟都有超過2公分的結石堵住腎盂出口,並造成腎臟中度水腫。
泌尿道系統亮紅燈 感染結石高機率雙重發作
泌尿道感染與泌尿道結石之間有如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陳鵬指出,當泌尿道感染時,細菌可能附著在尿液中的結晶上,形成結石。反之已有結石的患者,結石表面也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增加感染的風險。
據研究分析,有泌尿道結石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而泌尿道感染的族群,也有近3成的機會可能被診斷出尿路結石。陳鵬表示,常見結石引起的症狀包含泌尿道感染、血尿、頻尿、急尿、噁心、腰痛…等,結石阻塞在泌尿系統中除了引起不適症狀外,還會對腎臟造成影響,可能會引起腎臟水腫、腎臟功能衰竭等情況。
治療腎結石看大小 長期忽視恐致腎損傷
結石大小是影響治療選擇的關鍵因素,陳鵬說明,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使用藥物加上大量水份攝取,往往能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腎臟或輸尿管結石,可按照結石所在的位置、X光上顯影程度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考慮非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治療。
針對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除體外震波碎石術以外,使用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有較好的結石廓清率。2公分以上的大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取石,或合併軟式內視鏡的雙鏡聯合手術,以達到最良好的結石清除效果。
民眾要預防結石和泌尿道感染,必須要多喝開水,同時飲食上要注意三餐均衡,多攝取蔬果纖維且避免太鹹的食物,動物性蛋白攝取應保持適量。陳鵬強調,結石卡在泌尿系統或是經常反覆的泌尿道感染,長期可能會對腎臟功能造成不可逆影響,因此民眾除了注意自身的保養,一旦有發生結石,應定期追蹤及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免於結石造成的困擾與影響。
# 首圖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貓咪禿毛竟是皮膚太癢! 對付異位性皮膚症候群有絕招
▸常見6大口腔問題最惱人不是牙齒發黃 第1名你也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