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車禍後多處斷骨刺穿皮膚 歷經多次手術將骨頭復位

2990
陳郁茹 報導
老翁車禍後多處斷骨刺穿皮膚 歷經多次手術將骨頭復位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奕澄表示,骨折會按有無傷口可分為閉鎖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即斷骨位尚未刺穿皮膚;開放性骨折又名為複雜性骨折,即斷骨已經刺穿皮膚,後續併發骨髓炎機會上升。(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NOW健康 陳郁茹/新北報導】72歲許先生因遭遇重大車禍,被緊急送至醫院急診,透過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許先生左側肩胛骨、左側骨盆、左側小腿髕骨與脛骨及右側髕骨皆有開放性骨折。醫師先初步固定各處患部,最後再分別以「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將斷裂錯位的骨頭移回原位,輔以骨板及骨釘固定。許先生歷時30天終於平安出院,後續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復健即可。


血管因骨折遭破壞 若引脂肪肺栓塞症候群有致死風險


骨折即是骨頭因受到強烈衝擊,導致變形、凹陷或斷裂的情形,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奕澄表示,骨折會按有無傷口可分為閉鎖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即斷骨位尚未刺穿皮膚;開放性骨折又名為複雜性骨折,即斷骨已經刺穿皮膚,後續併發骨髓炎機會上升。


李奕澄指出,開放性骨折的病人,傷口面積較大,容易引發感染,加上人體血管內含的脂肪微粒會因為血管遭到破壞,病人於臥床期間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到肺部,造成脂肪肺栓塞症候群。其發生率約1%至5%,死亡率約10%至15%,因此治療期間需要特別注意病人是否出現因低血氧引起的過度換氣或心跳過速。


骨折術後忌甜食與抽菸 醫警告影響傷口癒合


開放性骨折以「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李奕澄說明,治療會在麻醉後施行,將骨折的患部皮膚劃開1切口,避開神經血管並拉開肌肉,把斷骨復位至正確位置,再以骨板及骨釘固定斷骨,最後覆蓋石膏作為保護。通常情況下,病人在術後約1個月左右即可拆除石膏,而骨頭癒合速度則要視病人本身情況而定。以許先生為例,多處開放性骨折且情況嚴重,生命跡象雖趨於穩定,但經過多方位的評估後,醫師是採取多次、少範圍的方式進行手術。


▲醫師採用「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將許先生左側小腿髕骨與脛骨處進行復位固定。(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李奕澄也提醒,有些飲食或生活習慣會影響預後效果,如果食用糖分過高的飲料、甜點,容易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影響外部傷口癒合;本身若具有抽菸習慣,尼古丁也會造成血液攜氧量減弱,影響骨頭癒合,因此建議民眾應避免上述作為,並多攝取高蛋白食物,以促進骨折癒合效果。


一般而言,骨折治療約3週左右,是骨頭能不能完整癒合的最關鍵時期,李奕澄呼籲傷患,應避免大幅度的活動,以免造成癒合不良。此外,若民眾在外遇到因車禍等意外而有骨折情形的傷者,切勿擅自挪動,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近特別累?B肝帶原罹肝癌 中國附醫多專科照護助陣
▸講座報名/擔憂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醫揭預防治療之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