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跟著8方法降低罹病風險

3725
連珮妤 報導
每22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 跟著8方法降低罹病風險
▲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因此建議民眾平時應減少久坐,養成8個良好的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罹患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連珮妤/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共計2.3萬人死於心臟疾病,平均約22分鐘就有1人。9月29日世界心臟日,今年以「用『心』、懂『心』(Use heart, Know heart)」為主題,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政府部門、研究單位、非營利性組織及醫療院所等一起合作,共同推動並鼓勵民眾積極改變不健康行為,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心臟健康。


代謝症候群有三高異常者 平均約4年就會罹患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國民健康署過去針對三高個案的調查追蹤資料顯示:代謝症候群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時間分別為4.1年、3.9年、4.5年。


依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僅6成7的民眾知道自己有血糖或者血壓異常,而僅2成3的民眾知道自己的血脂異常。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鼓勵民眾可運用成人預防保健、勞工健檢、老人健檢等多元管道,進行健康檢查,如果報告出現紅字異常時,應儘速回診確認、追蹤與治療。


國民健康署在111年與全國126家醫院合作,推動員工和就醫民眾運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冠心病」的風險;在54.8萬筆的資料中屬3項疾病罹病高風險者,分別佔31%、14%及10%。


睡眠充足、管理體重都很重要! 掌握8大方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馬偕醫院葉宏一醫師提到,美國已有研究發現採取心血管健康8項行為(吃得營養、動得更勤、積極戒菸、睡眠充足、管理體重,及控制膽固醇、血糖、血壓)的成年人,除了延長預期壽命之外,還能減少罹病風險,以下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8種方法:


▸1.吃得營養:以低糖、低油、低鹽、高纖(3低1高),及原型食物為主,並減少攝取含糖飲料。


▸2.動得更勤:減少久坐並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3.積極戒菸:戒菸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


▸4.睡眠充足:每晚睡眠時間要有7至9小時。


▸5.管理體重:理想BMI範圍值為18.5至24,男性腰圍≤ 90公分、女性腰圍≤ 80公分。


▸6.控制血壓:牢記「722」口訣,連續7天量測、早晚各量1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血壓值<140/90 mmHg。


▸7.控制血糖:定期監測血糖值,空腹血糖標準值為<126 mg/dL。


▸8.控制血脂:定期監測血脂值,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


核稿編輯: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隱藏版死因第1位是它 醫師盤點8大遠離心血管疾病要領
▸中秋吃柚慎防藥物交互作用! 除了柚子外飲酒也有影響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