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曾被視為眼科絕症! 眼科醫師揭治療新趨勢

5097
楊芷晴 報導
黃斑部病變曾被視為眼科絕症! 眼科醫師揭治療新趨勢
▲好發於50歲以上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據統計為造成失明的最大主因,眼科醫師朱智盟提醒民眾應定期至眼科檢查,如感到眼部異常則需馬上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是否曾經出現眼前的物體、影像扭曲變形或色調異常等現象呢?當心這可能是黃斑部產生病變,對視力所造成的影響。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黃斑部一旦產生病變,就只能延緩惡化,因此平時的預防和檢查工作不容忽視,若沒有即時治療,最終可能導致失明!


黃斑部病變是由於眼球後方視網膜中心的黃斑部接收過多的光源,導致感光細胞必須不斷接收光線、形成影像,其產生的氧化自由基(OH-)對組織造成傷害,進而造成病變。


過去黃斑部病變被視為眼科絕症 今治療可減緩惡化


朱智盟醫師表示,據統計資料發現,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RMD)是造成失明的最大主因,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又可分為濕性及乾性,濕性的主要特徵是脈絡膜異常增生血管,這種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造成視力惡化;乾性的特徵是因血管破裂出血導致重複發炎,進而產生結疤,屬於末期難以治療的狀況。


台灣逐步邁入老年化社會,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人口也愈來愈多;在過往,黃斑部病變為眼科的「絕症」,朱智盟醫師說明,目前已有藥物治療和雷射治療2種方式可改善,針對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病變、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CNV)、息肉型脈絡膜血管病變(PCV)及眼中風造成的黃斑部水腫等類型,都可藉由玻璃體藥物注射來延緩惡化,讓視力得到改善。


黃斑部病變 治療新趨勢 除了藥物另有導航雷射手術


朱智盟醫師進一步補充,治療黃斑部病變的玻璃體藥物注射主要分為血管增生抑制劑及類固醇2大類,前者可維持約1個月的藥效,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增生、治療黃斑部水腫,通常1個完整療程是每月施打1次,施打完3次後,再視情況追加。


朱智盟醫師先前曾收治1名年齡不到50歲的青壯年男子,因黃斑部水腫,注射3針血管增生抑制劑之後,水腫順利消退,不過缺點是費用較昂貴,健保給付只限醫院申請,且需事先審查過程較為耗時。


而長效型的類固醇藥劑可維持約3個月藥效,主要是抑制發炎、水腫及延緩病變部位惡化為乾性,但有增加罹患白內障或青光眼的風險,因此類固醇治療須慎用。


除了藥物治療,另有導航雷射手術可治療黃斑部病變,朱智盟醫師提到,比起以往傳統的雷射有定位不精準、能量過強而容易導致失敗,甚至失明的風險;如今科技提升,加入導航系統的「第3代微脈衝雷射」能精準定位,針對黃斑部病變或水腫處治療,能量只有雷射的10%,不會傷害正常的視網膜細胞,幾乎無恢復期和副作用,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成效。


1招檢測黃斑部是否病變 若有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無論是藥物治療或雷射手術都各有優勢,朱智盟醫師建議,兩者同時搭配治療較能加乘改善成效,且早期治療效果佳,最重要的是,平時可以多攝取富含Omega-3的堅果、魚類或補充葉黃素,以延緩老化過程。


50歲以上、高度近視族群、糖尿病患者為黃斑部病變的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定期至眼科做免散瞳的超廣角影像檢查。在家也可以自行遮住單眼,查看紙上的直線影像有沒有扭曲或歪斜,如有異常必須馬上就醫,以免因耽誤治療時機而影響視力,後悔莫及。


更多NOW健康報導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 「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學童遠距上課近視狂飆升? 控制近視加深角膜塑型有解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

相關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