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小心腳抽筋 中醫整理5大常見原因與預防之道

8857
陳如頤 報導
天氣變冷小心腳抽筋 中醫整理5大常見原因與預防之道
▲久坐、運動量少、搭飛機、或是天氣寒冷易導致末梢循環不暢。(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最近天氣變冷,許多人會出現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醫師提醒要小心小腿抽筋!尤其是久坐的族群,若加上天冷引發末梢循環不順暢,真的很容易發生腳抽筋的問題。


中醫師郭懿潔說,從「肝主筋」中醫觀點來看,肌肉痙攣,抽筋,或是肌肉顫抖抽搐等表現,均與肝臟有關,因此,治療上以「養血柔肝」為主,透過芍藥甘草湯、伸筋草、木瓜、葛根等藥材,補血養血,放鬆緊繃的肌肉。


此外,不同部位的治療藥物也有所不同,例如:打電腦、廚房工作或工廠作業員常會手指及手掌肌肉抽筋,就會增加可促進加上肢循環通絡藥物,如桑枝、姜黃、葛根等。


至於下肢常抽筋者,例如,小腿的比目魚肌、大腿股四頭肌等,就會增添如牛膝、桑寄生、杜仲等中藥材。至於導致抽筋的原因有哪些?郭懿潔整理出以下5點:


1.久坐、運動量少、搭飛機、或是天氣寒冷易導致末梢循環不暢。


2.電解質不平衡,水分攝取不足,或是運動流汗過多、導致鈣、鎂、鉀跟鈉離子流失。


3.心理狀態影響生理,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或是本身患有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全身緊繃僵硬、難以放鬆,導致肌肉持續性收縮,容易引發抽筋。


4.神經疾患導致,不管是中樞脊椎神經壓迫,或是其他周邊神經、關節的病變,都有可能造成。


5.慢性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低下,或是特殊藥物如高血壓用藥、利尿劑等,也是原因之一。


郭懿潔補充說明,除了藥物之外,還可透過針灸與艾灸來改善抽筋症狀,例如:以針刺療法來可刺激肌肉的放鬆以及經絡循環,在針灸過程中引發的痠、麻、脹、痛,皆為「針感」,為針進入表皮、筋膜、及肌肉層內,刺激周邊神經纖維所引發,而有這些感覺,表示肌肉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放鬆與修復。


艾灸可用於患處附近的穴位上,藉由艾草的溫度、能量與療效,來改善循環不良、以及因寒冷而導致抽筋等症狀。至於平常如何預防抽筋?郭懿潔提出5大建議,分述如下:


1.飲食均衡、適當補充水分,多攝取含鈣、鉀、鎂的食物。


2.天冷時做好足夠保暖,例如使用圍巾手套、穿襪子。


3.檢視生活型態、不久坐、不過度勞動。


4.培養適當運動習慣、放鬆情緒。


5.睡前瑜珈拉筋放鬆,溫敷抽筋部位,或足浴、手浴。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