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其傳染力快速的特性,本土疫情也隨之升溫。政府積極宣傳接種疫苗的同時,有部份民眾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遲遲未能完成疫苗接種。就有1名28歲男性2021年9月注射新冠疫苗後,突然出現全身無力、疼痛、麻痺感等症狀緊急就醫,經醫師判定為發生率極低的「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所幸經過西醫治療處理,再搭配中醫日式針灸調理,1個月便恢復行走能力,找回正常的生活品質。
病毒感染後產生免疫反應 損傷神經周邊導致GBS
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又名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種由肢體遠端發生麻木及無力,漸進式發展到近端肢體的疾病,成因來自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病毒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反應,導致神經周邊受到傷害,症狀較輕如肌肉無力或呼吸困難,嚴重恐需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機能。
中醫師高資承表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屬於快速且進行性的周邊神經病變,發病前3周常見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或腹瀉等症狀,後續會出現身體的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如雙側肢體漸進式無力、疼痛、感覺異常,甚至走路困難,或是出現心律不整、高血壓、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呼吸窘迫等問題,致死率約為7.5%。
中醫對症用藥結合針灸療法 幫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高資承醫師指出,臨床統計約有5分之1急性多發性神經炎患者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可能是手腳容易麻木、協調感變差、常感疲憊等,神經功能要完全恢復有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
高資承醫師說明,就中醫的觀點認為,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屬於「痿證」,可依照4類型對症下藥:
▸肺熱津傷者:可使用「清燥救肺湯」治療。
▸溼熱痺阻者:採用「四妙散」治療。
▸脾胃虛弱者:藉由「參苓白朮散」治療。
▸肝腎虧損者:則使用「虎潛丸」治療。
除透過中醫對症治療外,多發性神經炎所造成的肢體無力,使用針灸療法能達到很好的復健效果。前述患者便是歷經1個月的日式針灸療法與西醫藥物治療後,已恢復行走能力,逐步回到以往的生活品質。
山元式新頭針補助復健治療 減輕四肢麻痺修復感覺異常
日本宮崎縣山元敏勝醫師所研發的「山元式新頭針」,2015年由高資承醫師引入台灣,是以扎針對應刺激點,使用比傳統針灸還細的針幾乎無痛感,不僅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同時也能改善症狀,尤其在病症的急性期過後,採用復健治療搭配針灸療法,有助病患的肢體力量恢復、四肢麻痺減輕,逐步修復感覺異常。
罕見的多發性神經炎並非不治之症,中西醫皆有不同對症療法,高資承建議,急性期的病患可先尋求西醫診療,透過症狀治療、維持心律、降血壓,以及血漿置換術、高劑量免疫球蛋白緩解症狀的免疫調節治療,再配合中醫療法,就能發揮最佳治療效果。
相關部落格
-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328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
打疫苗出現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反應 中西醫雙管齊下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17根據目前的研究指出,BNT與莫德納均無發生類似案例,AZ在國外有極少數案例,嬌生疫苗注射後的發生機率則略高,但目前在台灣只有進口AZ與莫德納疫苗,也不曾發生過注射疫苗後出現急性多發性神經炎的案例。 -
右臉面癱右眼皮無法閉合 顏面神經麻痺山元式針療有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33為什麼會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呢?高資承醫師說明,「顏面神經」是自腦幹出來經顳骨到臉頰約14到17公分的神經,功能包括控制臉部表情肌肉、眼淚及唾液分泌、味覺傳達等,當第7對腦神經的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受損時,則可能產生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會失去控制單側臉部肌肉的功能,出現如歪嘴、半邊臉麻木或感覺遲鈍、半邊臉不能動、喝水會漏水、牙齒不能全然露出、眼睛不能閉合、容易流淚、額頭無法上抬、味覺喪失或遲鈍等症狀。 -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62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無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找得到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等。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或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在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位進行針刺,效果因人而異。 -
氣溫驟降單側突發性耳聾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991收治該名患者的中醫師高資承表示,突發性耳聾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是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歲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延伸閱讀
-
快篩實名制第2輪下週啟動 莫納皮拉韋「這2類人」優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新增61,697例本土病例,同時今日最大的消息應當是輝瑞兒童疫苗抵台。另外有大約3.5萬人份的莫納皮拉韋抵台,由於其藥物交互作用少,因此洗腎者以及長照機構住民優先使用;有需要者也可申請使用。 -
「0+7」明上路!確診者打滿3劑 免隔離快篩陰能出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3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為因應社區廣泛流行,兼顧風險管控及維持公衛防疫量能,並參考國外防疫政策,自5月17日起調整 COVID-19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政策,針對完成3劑疫苗接種者,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 -
本土+61697!死亡+29 中重症增148人近半數未打疫苗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3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6)日宣布,新增61,697例本土個案,57例境外移入,29例死亡個案,148例中重症。 -
輝瑞BNT兒童劑型疫苗上午抵台! 77.76萬劑效期到9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今(2022)年第1批採購BNT兒童劑型疫苗已經到貨。 -
本土+68732!死亡多未打疫苗 基隆2歲童染疫不幸身亡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2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5)日宣布新增68732例本土病例,37例境外移入,同時新增19例死亡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