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隔離了!「汙名化」隔離者 心理師:恐成壓力來源

2805
葉立斌 報導
我被隔離了!「汙名化」隔離者 心理師:恐成壓力來源
▲近期不少人需居家隔離,不論是返國旅客或是被匡列,想解決心理壓力,可以這麼做。(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gimage)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疫情邁入第3年,「隔離」、「居家檢疫」已成為所有人熟悉的事物。即使非返國旅客,在經歷過2021年5月的3級警戒後,大家對於在家防疫的生活都有更多認識;一般人可以在確實防護下, 短暫出門採購,其心理壓力不若被匡列者嚴重;那麼真的被匡列隔離的確診者,將面臨哪些壓力呢?近期因桃園機場群聚案,又有不少人被匡列,送至集中檢疫所。他們該如何面對並解決壓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表示,檢疫者的壓力來源,較常見的是「汙名化」,像是被隔離的當事人會擔心鄰居對他有忌憚。另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則是睡眠,有超過3成的隔離者有睡眠障礙。對照現實情形,傳出配合「7+7」春節檢疫方案,其後返回住處進行「一人一戶」居檢者,向媒體投訴自己被社區主委公開姓名、住處甚至阻攔,都顯示「汙名化」給當事人的傷害與壓力。


吳孟璋認為確診者與居家隔離者,兩人面對的問題略有不同。對確診者而言,醫院會治療呼吸道與肺部,投藥消除病毒,卻消除不了內心憂懼。吳孟璋分析,確診者的壓力來源,除了前述的汙名外,也有「對傷害他人的恐懼」。不少PCR陽性確診者,不擔心自己,而是擔心傳染給至親,身邊的人應盡量給予支持。


除了汙名化與恐懼傷害他人外,隔離當事人則可能會有無聊感。「就像放了長假,頭兩天還覺得很新鮮,第3天就不知要做什麼。」建議可透過讀本書、做點運動,與設定小目標來執行,來增加自我控制感。


「現在與SARS那段時間不同,透過網路聯絡他人很方便、快速,對於降低孤立感很有幫助。」建議周邊的人可透過網路、通訊軟體給正在隔離的匡列者或病友多一點支持。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隔離生活,確診者常被批「破口」,汙名化如鐵鍊,將當事人的心門栓上,周邊的人務必及早對他們伸出溫暖的友誼之手,破除汙名,幫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2021年10大疫苗新聞公布 前3名都與新冠病毒疫苗有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