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國內自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政府便致力於提升疫苗施打率,醫師也不斷呼籲民眾要提升自我免疫力,才能與病毒長期抗戰。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免疫力與牙周病也息息相關,《臨床牙周病學雜誌》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率為一般人的8.81倍,呼籲民眾平時若出現牙齦流血、牙齒鬆動、牙縫變大等現象,應迅速就診,避免牙周病惡化。
牙周病菌透露患者免疫狀況 牙痛鬆動就醫恐為時已晚
牙醫師徐慶雲指出,牙周狀況往往會隨著免疫力而變化,當人體抵抗力較好時,口腔中的好菌也較多,壞菌就不易滋生;反之,當免疫力下降時,口中壞菌較多,牙菌斑會侵襲牙齒,也會引起牙齦發炎出血。而慢性病患的牙周狀況通常也比較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其牙齦對抗細菌的能力較差,罹患牙周病的機率較高,因此慢性病患更應定期檢查口腔,才能維持牙齒健康。
然而在疫情期間,許多民眾都會忍著牙痛不敢看牙醫,等到痛到無法忍耐,或是吃止痛藥也無效時,才肯來看牙,但此時病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以牙周病為例,不少患者都是痛到牙齒鬆動搖晃,無法咀嚼食物,甚至齒槽骨已嚴重萎縮才來就診,牙齒多半已無法挽回,必須拔掉。
早期牙周病治療易腫痛 微創雷射治療降低疼痛
徐慶雲醫師說明,早期治療牙周病的方式需手術治療,利用牙周翻瓣手術,將牙周囊袋切開,清除牙結石,修補被細菌侵蝕破壞的齒槽骨,傷口較大、出血量較多,因此術後容易腫痛。
現今微創雷射治療,沒有開放性傷口,能大幅降低患者疼痛度。運用雷射高溫滅菌的特性,在不傷及牙周組織的情況下,清除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同時能藉由雷射光束的刺激,活化牙周組織的自癒及再造能力,使牙周自行生長出新的組織結構,讓牙齒更穩固。
牙周病又稱「口內土石流」 牙齒鬆動搖晃恐難保
徐慶雲醫師表示,初期牙周病其實治療上很簡單,只要將牙周囊袋清除乾淨即可。而牙周病之所以又稱「口內土石流」,是由於細菌侵蝕牙周組織,形成牙周囊袋,若牙周囊袋太深,造成牙齒鬆動搖晃,此顆牙齒便無法保留,必須拔除。他舉例,曾收治1名年僅25歲的年輕患者,牙周病卻非常嚴重,就診時已有好幾顆牙齒鬆動,必須拔除,且由於他的齒槽骨已被細菌侵蝕殆盡,若做牙橋恐地基不穩,因此選擇植牙,至今已將近10年,定期回診,仍維持良好。
徐慶雲醫師提醒,平時應做好口腔清潔,每半年檢查1次牙齒,若有牙齦出血狀況,則可能是牙周病徵兆,應立即就診。抽菸和糖尿病會加速牙周病惡化,故牙周病患者最好戒菸、控制好血糖。診所內皆有完備的消毒防護措施,民眾可放心看牙,千萬不要因害怕疫情,而耽誤了牙齒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居家變美寶典! 台灣美顏針教父漢方抗齡美容新書上市
▸所有藥都是飯後服用? 未必!這幾種藥物應該在飯前吃
相關部落格
-
活動假牙只能吃軟爛食物 斷層掃描搭微創植牙樂享美食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395徐慶雲醫師提到,植牙前都必須先由牙醫師檢查評估口腔及齒槽骨健康狀況、有無其他慢性疾病或服用藥物,確認健康條件充足才能採用此法進行手術,待3到4個月後,人工牙根穩定、傷口癒合,再進行第2階段療程,為病患裝上接頭和假牙,每次僅針對一側進行治療,以確保患者還有另一側牙齒能正常進食。 -
男大生騎單車滑倒撞斷門牙 即拔即種植牙不讓缺牙漏風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840徐慶雲醫師指出,通常人工植牙的程序是在斷牙拔掉1至2個月傷口癒合後,再將牙根植入,最後套上客製化牙冠,若有補骨的需求會需要耗時更長,而該名大學生跌斷的是門牙,其齒槽骨穩固,且沒有牙周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加上前牙區的牙根只有1根,傷口不會太大,符合採用「即拔即種」人工植牙的條件。 -
口臭、火氣大恐牙周病發出警訊 無痛雷射解除牙周危機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443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台灣18歲以上的人口,超過9成罹患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徐慶雲醫師表示,初期牙周病透過定期洗牙即可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配合個人口腔清潔確實,即可控制。 -
植牙醫糾層出不窮如何自保? 慎選牙醫師「植」得安心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426牙醫師徐慶雲提醒,雖然植牙技術已進步許多,但人工植牙仍屬於高難度的技術,無論是術後植體過沒多久就產生鬆動,或是不慎造成鼻竇穿孔、神經損傷等後遺症,都可顯示植牙前選擇擁有專業技術和經驗豐富的醫師,是保障植牙成功率的關鍵因素,醫師必須不斷進修增進技術,才能確保手術的安全性與日後長久使用的壽命。 -
門牙縫大疫情期間戴口罩遮掩? 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305收治這名輕熟女的牙醫師徐慶雲表示,患者原本牙齒排列還算整齊,但1、2年過去後,發現自己的門牙牙縫越來越大,原以為是牙周病導致,但經由牙醫師診斷後,發現造成牙縫變大的主因,竟然是後牙的缺牙問題。進一步了解,患者先前有1個小臼齒缺牙,但害怕植牙手術會很痛,又不想磨掉前後2顆正常牙齒做牙橋,因此一直拖延缺牙問題,沒想到此舉造成前排牙齒如骨牌效應般,一直往後倒,導致門牙縫日漸變大。
延伸閱讀
-
本土+85720!今年累計確診案例破百萬 死亡暴增431人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7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0)日宣布新增85,720例本土個案,41例境外移入,49例死亡個案。今年本土累計確診案例突破1百萬,累計死亡為431人,死亡率0.04%。 -
美研究發現:50歲以上確診者 恐增加罹患帶狀皰疹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8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確診者雖都是輕症居多,根據《開放論壇傳染病雜誌》(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刊載的研究顯示,美國有研究員發現,50歲以上的染疫患者似乎會增加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 -
國外「兒童急性肝炎」悄悄蔓延 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59在國內受到新冠本土病例直擊的時刻,世界各地頻傳不明原因之兒童急性肝炎。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病例與新冠肺炎有關。到5月3日,英國有163例符合不明兒童肝炎定義的病例,有醫師認為,這波肝炎多發生在10歲以下兒童,可能與腺病毒41型有關。 -
本土+85310!死亡+41例 最年輕僅2歲染疫併急性腦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85,310例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41例死亡個案。 -
第4劑如何選?哪些族群優先? 這品牌疫苗網友最熱議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416近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第4劑疫苗施打,關於疫苗廠牌、優先接種族群、預約施打等相關問題,引起大眾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