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60歲的蔡女士有輕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服藥多年控制穩定。近日她因上腹悶脹到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腎臟上緣有1顆10公分的大腫瘤!醫療團隊因擔心惡性可能,將她轉介給泌尿科游智欽醫師。透過腹腔鏡手術,蔡女士術後3天即平安出院,恢復順利,定期回診追蹤。而後醫院將此摘下的、如芒果般大的腫瘤,進行進一步化驗,發現是極罕見的「良性腎上腺血管瘤」。
罕見的腎上腺良性腫瘤 術前嚴密檢查排除轉移可能
「腎上腺血管瘤」是非常罕見的腎上腺良性腫瘤,全世界目前只有約60例的病例報告。游智欽醫師指出,這類腫瘤是血管增生所致,發生原因不明,但因為是良性腫瘤,所以不會有轉移問題。而蔡女士的腫瘤有10公分大,血管豐富,因此如果不慎跌倒、撞到肚子造成血管瘤破裂,就可能導致嚴重內出血,危及生命。
在替蔡女士做手術前,游智欽醫師先會診新陳代謝科抽血、驗尿,確定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與腎上腺素等數值都正常後,排除功能性特殊腫瘤的可能,再安排電腦斷層,確定腫瘤沒有侵犯周圍器官。
手術當天,在病人上腹、肋骨下緣開兩個0.5-1公分切口,將手術器械伸入體內將腫瘤與周邊組織分離,最後,從腹部前側切一5公分切口,取出腫瘤。
腎上腺腫瘤分功能性、非功能性腫瘤2種
事實上,腎上腺的腫瘤有功能性腫瘤、非功能性腫瘤之分。功能性腫瘤常見於原發性醛固酮症、庫欣氏症、嗜鉻細胞瘤患者,易見高血壓、低血鉀、水牛肩、月亮臉等症狀;而非功能性腫瘤則無特殊症狀,以2、3公分較常見,若大小超過4公分就會建議手術,並評估惡性或轉移的可能,因此像蔡女士般大到10公分的良性腫瘤極為少見。
游智欽醫師說明,位於兩側腎臟上緣的腎上腺主要分泌醛固酮、腎上腺皮質醇、腎上腺素等重要激素,可維持人體水分鹽分的平衡和血壓穩定,而蔡女士在手術中連同左側腎上腺一同摘除,所以術後曾出現暫時性的血壓下降,服藥後已穩定,目前定期回診觀察,日後,另一側的腎上腺將能取代摘除的腎上腺,穩定血壓。
游智欽醫師表示,腎上腺腫瘤不易察覺,多在超音波健檢或電腦斷層檢查時意外發現,但透過完善的術前評估,巨大腫瘤還是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切除,所以民眾無須太過擔憂,也勿諱疾忌醫,只要有不舒服就應及早就醫,配合檢查與治療,才能擁有健康人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久沒運動太逞強恐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早日恢復跑跳自如
▸「圓規」帶來豪雨汗皰疹患者叫苦連天 中醫調理斷病根
延伸閱讀
-
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 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997包皮是包覆男性陰莖龜頭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龜頭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 -
肺癌中西醫合併治療 中醫改善肺癌治療副作用降低復發
癌症新知 / 肺癌2851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居高不下,108年癌症增加數以肺癌位居第1,而肺癌病人大多數是男性,患者年齡大多在 50歲以上。西醫的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等治療,難免會都有副作用,若可配合中醫來緩解肺癌症狀,降低化療、放療的副作用,調理體質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可提高修復速度。 -
近3萬洗腎病患未接種疫苗 重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0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02國內疫情攀升,洗腎者因多數是高齡者,有慢性病,接種疫苗的狀況受到關注。指揮中心今(13)日邀請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針對需要洗腎的人該如何接種疫苗,以及醫療院所該如何因應,提出詳細說明。 -
婦人忽略胸悶心悸警訊 斷層掃描發現罕見腫瘤細胞作祟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430嗜鉻細胞瘤即是一種極罕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發生率僅10萬分之1。如同潛藏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平時沒有症狀,一旦受觸發便會猛發性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使患者心跳加速,進入亢奮的戰鬥狀態,產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曾有患者因反覆胸悶接受多次心導管檢查後,兜兜轉轉才發現是嗜鉻細胞瘤導致的高血壓危象。 -
腰部異常疼痛幾乎走不動 就醫檢查出肺癌腫瘤轉移脊椎
癌症新知 / 肺癌1589李漢忠指出,脊椎腫瘤可分原發性和轉移性兩類,臨床上,轉移性脊椎腫瘤比原發性脊椎腫瘤常見,來源包括肺癌、乳癌、攝護腺癌等癌症,轉移到脊椎的機率都很高。腫瘤除了會造成疼痛之外,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會出現類似椎間盤的症狀,甚至下肢肌力減退,嚴重者也可能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