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泡疹反覆發作釀神經痛 脈衝高頻神經調控緩解疼痛

2805
王詩茜 報導
帶狀泡疹反覆發作釀神經痛 脈衝高頻神經調控緩解疼痛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表示,反覆發作的帶狀皰疹,可運用「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技術合併營養治療,有效緩解帶狀皰疹。(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1名68歲的謝先生,去(109)年因為左側胸腹疼痛而診斷出帶狀皰疹,由於一開始的疹子並不明顯,沒有即時給予抗病毒藥物且加上高齡的緣故,最後演變成皰疹後慢性神經痛,謝先生因為持續的刺痛和抽痛,輾轉到奇美醫學中心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門診治療。


經過藥物治療後,由於疼痛無明顯改善,且發病時程已經超過6個月,便安排謝先生接受胸椎神經根的「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療法,術後一開始的疼痛獲得緩解,但是沒想到才經過兩周,疼痛的感覺就又重新回來。


廖醫師在評估過謝先生的營養狀況後,發現有嚴重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於是先以高劑量的維他命D滴劑治療。在營養治療後,病人雖然有進一步的改善,但是療效依然無法持續達到病人滿意的程度,於是採複合療法,營養療程併用第2次「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終於明顯改善了疼痛,並且在3個月後效果依然持續,目前病人病況穩定,非常滿意治療的結果,持續於門診追蹤。


帶狀皰疹60歲以上者罹患風險增2倍 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統計顯示,每年每1千人約有5人會得到帶狀皰疹,其中年齡層大於60歲的人則增加兩倍(每年每1千人約有10人發生),而這個年齡層(60歲以上)會有10%會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一旦發展為神經痛,不但造成個人生活品質下降,醫療支出及負擔都大幅上升,一部分病人更成為門診常客,定期服用止痛藥。若在藥物控制下無法回到滿意的生活品質,調整病人的營養狀況並接受「高頻神經調控」是1個控制疼痛的選擇。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 高頻電刺激緩解神經疼痛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是介入性疼痛治療的1種技術,醫師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影像導引,將電刺激針帶到目標神經旁,使用高頻電刺激產生的電磁場來誘發神經調控,達到疼痛緩解,介入性疼痛治療有著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高齡病人施行。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於開刀房內用超音波及透視影像完成定位入針。(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預防勝於治療! 50歲以上且免疫功能不良的族群可施打皰疹疫苗


除了治療之外,預防也是1個重要的環節,年齡大於50歲且有多重慢性病,免疫功能不良的族群,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來預防發病。根據英國公共衛生期刊(BMC Public Health)大型的臨床研究發現,有施打帶狀皰疹疫苗,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減少5成;即使打了疫苗仍罹患帶狀皰疹,發生皰疹後神經痛的比率亦可減少6成。若不幸得到帶狀皰疹,首要目標為防止長期神經痛產生:高齡、免疫功能不全、起疹子前疼痛時間長於3天、急性期疼痛劇烈、疹子數量密集、有眼部的侵犯等,均為演變為皰疹後神經痛的危險因子,需要積極縮短病程並止痛。


奇美醫學中心麻醉部暨疼痛科主治醫師廖書緯表示,帶狀皰疹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逐漸提高,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及技術可用在疾病的治療、緩解和預防,奇美醫學中心疼痛治療團隊對於帶狀皰疹的治療有豐富的經驗及完整的治療程序,能依照病人的特性及需求量身訂做治療計畫,病人一旦罹病須儘速尋求幫助治療,控制疼痛,早日恢復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傳茶包局部熱敷消除黑眼圈 看似有效卻可能引發過敏
▸產後漏尿不敢陪孩子跑跳玩耍 私密處修整重拾親子時光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