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黃育成/新北報導】今年第3號颱風「彩雲」外圍環流為全台帶來水氣,為南台灣缺水的旱象解渴不少,但隨著颱風過境的傾盆豪大雨,卻也讓汗皰疹患者叫苦連天,使得汗皰疹從小範圍擴散成大範圍水泡。中醫師鄭愛蓮指出,季節交替和雨季時,是汗皰疹常見好發期,若本身體質偏溼、代謝較慢,身體無法順利排除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皮膚就很有可能在此時出狀況,必須內外同時除溼,確保病情得到控制。
鄭愛蓮表示,汗皰疹通常會局部出現小水泡在手或腳,也有人會出現在嘴角,又有「唇皰疹」之稱,較嚴重的情況可能是四肢都會冒水泡,伴隨著搔癢、刺痛感,有些患者因難以忍受,經常不小心因搔癢抓破水泡,使得患部紅腫或流血,增加感染風險。
鄭愛蓮說明,環境上的溼氣並非完全無法改善,只要做好日常除溼工作,像是使用除溼機,保持屋內清潔乾燥,至少在家期間,病情會較穩定,至於體質本身的溼氣,則需要仰賴日常生活作息、飲食、運動、藥物和物理性治療來改善,且保養順序相當重要。
首先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清潔和消毒,若為小水泡且範圍不大,可使用肥皂或中性清潔液清洗患部,沖洗後用乾淨的毛巾擦乾,若出現大水泡且碰到會痛,則可再拿乾淨的縫衣針用火殺菌,並戳破水泡,慢慢按壓將液體擠出來,但千萬不能將破掉的皮撕掉,應直接使用優碘或中藥材特製的消毒藥劑塗抹於患部,最後擦上汗皰疹專用藥物。
然而,對於體質本身溼氣較重的人來說,只改善外部是治標不治本,必須同時排除體內溼氣,注意平時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取生冷的食物,像是生菜沙拉、冰品,以及屬性較寒涼的瓜果類食物、海鮮等,燥熱食物如辛辣物、烘焙食品、餅乾等也應少吃,否則會加重搔癢或刺痛感。鄭愛蓮建議患者,儘量在11點前睡覺,以確保代謝平衡,同時以排溼的中藥調理身體,通常汗皰疹患者的脾胃功能較差,或者元氣不足,因此會連同臟腑功能一起調理,只要五臟六腑運作正常,溼氣自然就能順利排出。
鄭愛蓮提醒,中醫治療汗皰疹前期以排溼為主,後期是調理臟器功能,藉以鞏固療程和體質,但許多患者在中後期發現自己的汗皰疹消失,就疏於回診,其實臟腑功能還未調理完全,日後可能因此反覆發作。因為溼氣不只是水氣,更包含許多黏膩且有毒物質,建議至少治療3到6個月,嚴重者必須有半年以上長期抗戰的決心,才能真正遠離汗皰疹的困擾。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孕婦染疫重症風險高該接種疫苗嗎? 專家提出4點建議
▸擔心新冠疫苗副作用? 專家整理懶人包破除10大迷思!
相關部落格
-
沒確診能服用清冠一號嗎? 中醫示警錯誤使用恐反效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726台灣Omicron病毒確診數大幅攀升,進入社區流行化,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在今年4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說明,清冠一號治療確診病患的案例,引起民眾熱烈討論,對此,中醫師高資承表示,清冠一號適用於已經確診的病患,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但尚未確診的病患服用,恐有反效果。
-
換季家中幼兒過敏來報到 中醫師叮嚀生活小細節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614根據統計,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是過敏體質,很多孩子換季時,揉眼睛、鼻水直流,有人甚至半夜咳到不能睡。尤其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特別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建議家長應及早就醫。 -
春天皮膚換季問題多 中醫調理代謝體內老廢物質與溼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97鄭愛蓮舉例說明,1位70多歲的張伯伯就在去年此時來到診間,由於罹患老人乾燥性全身紅腫癢,用西醫治療好幾年,反反覆覆不見好,冬天時更是渾身不舒服,前胸、後背、臉和腳都很癢,伯伯雖然好幾次嘴上抱怨「怎麼治療那麼久還沒好?」卻不願意再度使類固醇,因為效果太短暫。 -
大啖年夜飯皮膚病竟爆發! 中醫點名:這些年菜要忌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68農曆過年期間,餐桌上會看到的年菜有涼拌生菜、白菜滷、佛跳牆、火鍋、油飯(米糕)......等等,飯後還可能和家人一起喝酒慶祝,順便嗑個瓜子,吃片海苔。鄭愛蓮警告,這些通通都可能是刺激皮膚病更嚴重的食物。舉凡乾癬、溼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最忌諱吃到牛肉、羊肉、海鮮、生冷食物、海苔、堅果、酒精等食物都不能吃,一旦不小心吃到,甚至只是喝到上述食物燉煮的湯,都有可能誘使皮膚疾病發作或加劇症狀。 -
大寒時節皮膚乾癢問題多 冬季乾癢vs.乾癬差別在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167鄭愛蓮解釋,醫學上認為,冬季乾癢是由於皮脂腺和皮膚保水功能退化,無法分泌足夠的油脂對抗乾燥的天氣,於是開始出現乾癢、形成皮屑,嚴重時會產生紅腫和刺痛感,被稱為「缺脂性皮膚炎」;而乾癬則是屬於自體免疫失調造成的慢性皮膚發炎和角化性疾病,屬於全身性疾病,皮膚會出現明顯的紅色斑塊和白色皮屑。
延伸閱讀
-
菜花病毒潛伏體內免疫下降易發病 中醫治療採外敷內用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278中醫治療菜花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黃慶雲說明,中醫是以辯證論治、標本堅固的理念出發,採取外敷內用方法,內服藥中有1種藥物名為「莪朮」,有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增強人體吞噬細胞的吞噬反應,藉此去除病原微生物,讓身體更新修復,通常患者治療7天,就可以看到突出物脫落,但要痊癒需視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33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中醫分享3階段保健法 可緩解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9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連帶著,清冠一號也供不應求,就連許多未確診民眾也紛紛搶購囤貨,然多位中醫師們出面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偏涼,並不適合當作未確診者的保健用途。 -
新冠疫情狂燒無症狀患者心慌慌? 中醫師傳授抗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59談起研製防疫茶原理,鄭愛蓮分享,傳統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正氣足夠時,就不用怕任何干擾。而《傷寒論》中又將正氣稱為「衛氣」,是人體的首道防線,因此以此理論製作防疫茶。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77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