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猝死的主因,台北榮總研究團隊4月6日公布最新成果,台美組成研究團隊攜手破解了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作用機轉,證實「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甲基化」正是引發血管硬化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研究團隊找到治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新方法,動物實驗發現,受試小鼠接受基因治療,抑制甲基化,可降低斑塊,減少急重症及死亡風險。
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鄭浩民表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因血管內油脂堆積,形成斑塊,導致發炎,阻礙血流。發病初期病徵不明顯,一旦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可能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致命疾病。
以往醫界認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與長期過渡攝取高油、高熱量等食物有關,血液中膽固醇日積月累,最後引發致命危機,但這次研究結果發現「機制沒有這麼簡單」。
鄭浩民說,「信使核糖核酸」(mRNA)會將遺傳訊息帶入細胞,研究團隊觀察發現,「信使核糖核酸」(mRNA)甲基化越嚴重者,罹患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產生斑塊阻礙血流的機率越高。
研究團隊先以高脂肪飲食、局部阻斷血管等方式,養出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小鼠,再以基因療法來抑制血管中「甲基化轉移酶」,結果顯示,有效控制血管內發炎反應,以及減少粥狀動脈硬化。
令人振奮的是,即使小鼠處於高膽固醇、甲基化嚴重等狀況下,透過基因療法,讓血管逐步恢復正常,大幅降低斑塊的產生,鄭浩民說,這將成為診治冠狀動脈疾病上的新契機。
「希望這項成果能夠成為日後臨床治療新選項」鄭浩民說,希望吸引學界、產業界一起研究,藉由藥物及基因療法不斷研發及突破,可有效預防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這項研究成果甘登于110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Vol. 118),獲得極大矚目。
▲狀動脈粥狀硬化機轉,動物實驗發現基因治療發現新契機。(圖/台北榮總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延伸閱讀
-
領先全球!中研院發表:次世代mRNA疫苗 抗Omicron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1450台灣也將有自製的mRNA新冠肺炎疫苗,應付目前席捲全球的Omicron變異株也相當有效! -
台灣迎來首批BNT! 網友熱搜BNT疫苗QA重點1次解答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606根據頂尖期刊《自然》發表的1項英國研究,其重點探討BNT疫苗在不同年齡的免疫反應,共分析140位至少施打1劑BNT的長者和年輕醫護。結果顯示,T細胞免疫反應隨年齡升高而下降,80歲以上長者中和抗體濃度偵測率劇降。 -
英研究葡萄酒可降心血管死亡風險 國內心臟科醫師回應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35《生物醫學中心期刊》(BMC Medicine)上一項研究表示,每周喝1至2瓶葡萄酒,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臟病發作、中風、心絞痛或死亡的風險降低有關。 -
羅東博愛攜手長庚 3D電氣燒灼術強化心臟手術精準度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965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包含心房撲動、心房纖維顫動、心室上心搏過速、心室期外收縮、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的症狀相當多樣,由暈眩、心悸、胸悶或呼吸喘乃至於情況嚴重可能導致猝死,實不可輕忽。 -
開放混打!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 3萬3千人符合資格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712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中也宣布,將開放專責醫療院所第1線醫護人員混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