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眼前老是出現打不到、揮不去的小黑蚊嗎?當心可能「飛蚊症」上身!近年隨著科技產品,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國人平均用眼時間也較以往來得更長,不僅飛蚊症的患病人數增加,患病年紀更有年輕化的趨勢。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在一般的認知中,飛蚊症多半是因用眼過度、自然老化所形成,但在中醫的觀點裡,飛蚊症屬虛症,主要由肝腎虧損、氣血虧虛所導致。
鄭愛蓮說明,飛蚊症在古籍中又稱「雲霧移睛」、「蠅翅黑花」,貼切地形容了患者的視覺感受。其形狀可能是點狀、細絲、蚊蟲形,甚至是雲霧等,數量可多可少,這些影像會在轉動眼珠時跟著移動。過去在診所曾診治過1名從事業電子業,年約60歲的男子,他的飛蚊症病史已近30年,從未積極治療,直到半年前因症狀加劇,可見的飛蚊數量增多,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才求助中醫調理。
該患者因工作用眼過度、長期疲勞與晚睡,導致肝腎虧損,進而形成飛蚊症,且病史達30年之久。鄭愛蓮指出,中醫治療飛蚊症主以內服用藥,補益肝腎、補氣行血,搭配針灸。其中,以艾粒在遠端周圍穴位施灸,通行十二經絡,就可改善症狀,臨床上也行之有年。療程一般約3個月至半年,視嚴重程度而定。
除中藥調理與針灸治療以外,鄭愛蓮也建議,飛蚊症患者平日可以多做眼球運動。將雙眼閉起,依序從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讓眼球各活動5次,接著持續閉眼轉動眼球,順時鐘與逆時鐘各5次。還可以按摩眼球周圍的穴位,如眉尾、眉中、眉頭各按5下,再從眼尾到眼頭也各按5下,結束後搓搓雙手,確保手部溫熱後覆蓋於雙眼,讓眼睛充分休息。平日也要少碰辛辣的食物,並維持正常作息,切莫熬夜,才能減低復發的機率。
最後,鄭愛蓮提醒,飛蚊症若非病理性的成因,如是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等,一般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獲得改善,患者切莫放棄就醫。若短時間內發現飛蚊數量驟增、頻繁的閃光、視力驟降等症狀,就要懷疑為網膜剝離的前兆,需立即就醫,以免發生憾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氣溫驟降耳中風發病高峰 新頭針刺激穴位點可找回聽力
▸網傳連環屁恐大腸癌前兆?! 其實背後真相跟這些有關
相關部落格
-
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 尤其這幾個部位特別容易發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970鄭愛蓮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多半在嬰幼兒時期便會發作,好發於臉部、耳後、腹部、手肘、膝後等,然全身皮膚都有可能,因人而異。發作時皮膚表面極為乾燥,出現紅疹,有時像雞皮般有顆粒小疹子,且搔癢難耐,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而破皮。由於白天可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不會特別感覺皮膚癢,多半在夜晚入睡後,皮膚搔癢感常特別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尤其幼兒可能因又癢又痛睡不好而哭鬧。 -
天冷加上溼氣重 中醫提醒避免溼疹爆發內外除溼不可少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961皮膚問題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皆有關聯性,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受阻,就會發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再者,體內溼氣主要靠脾胃代謝,若代謝不佳,脾胃轉動效果不好,就容易引發皮膚病灶。此外,與肝腎系統也有關係,肝腎系統虛弱相對排毒能力也會變弱,腎氣不足、元氣不佳,代謝功能就差。中醫治療多數採用荊防敗毒散、防風通聖散等,倘若體內溼氣較重會以三仁湯加強排溼,一般會建議患者在飲食中多攝取薏仁有助於健脾利溼,薏仁飯或四神湯皆可,透過長期食用能達到明顯的食療效果。 -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25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
「處暑」過後夏去秋來 中醫講究肺氣調養防溼疹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7097中醫師鄭愛蓮指出,24節氣中的「處暑」過後,是夏去秋來,天氣開始漸漸轉涼,若夏天時常吃冰冷食物、熬夜、作息不正常,會導致體內溼氣重,到了秋天便就特別容易覺得疲累,也不容易將累積的溼氣藉由皮膚排出,因此入秋後因皮膚病前來求診的患者激增。 -
乾癬vs.癬別傻傻分不清 中醫內外調理「癬」中求勝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09鄭愛蓮進一步解釋,乾癬常分布於頭皮、腹部、背部、四肢關節處,嚴重者甚至會關節腫痛,患者的皮膚會增生,造成一搔抓就皮屑滿地的現象,因此常給人觀感不佳,進而影響自信心,療程通常以「年」來計算,需要極大的耐心。
延伸閱讀
-
DIY素食鹹湯圓選用當季食材 中醫養生強健脾胃顧健康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273吳思儀分析,黑芝麻性味甘、平,可補肝腎、潤五臟且有潤腸功能。紅蘿蔔中的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食材,需藉由芝麻油才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曝曬乾燥後的香菇會產生維他命D2,能幫助人體的筋骨健康。豆腐及雞蛋則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加上青菜含有纖維質,可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白胡椒則可增加食慾、暖胃散寒、協助消化。這些食材做成料理,清淡卻富含營養能幫助健康。 -
西醫復健輔以中醫針灸治療 可降低中風復發率達61%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360腦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一大主因,往往嚴重影響病患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因此中風後的復健非常重要。然而中風急性期過後,每個病人表現出來的症狀各有不同,常見如:肢體無力、肩頸痠痛、不良於行、講話不清楚、消化不良等,這些症狀可不一定都是中風直接造成的。 -
天氣忽冷忽熱小弟弟熱脹冷縮? 問題根本出在那話兒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557天冷易造成微血管收縮,陰莖海綿體血流量受到影響,勃起功能障礙患者約增加約2到3成。收治小謝的中醫師楊永榮表示,類似這樣的患者可能原本就有不舉問題,例如有過性交失敗經驗而心存陰影,或是生理上睪固酮濃度不足,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生活壓力過大等;此外,像是酗酒抽菸、長期失眠晚睡等,也都會影響血液循環,形成勃起障礙。 -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46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 -
10大癌症死亡率肝癌居第2位 中醫救肝苦人鼓勵別放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622莊振杉指出,通常肝發炎的原因很多,例如病毒性、酒精性、脂肪性、藥物傷害、長期熬夜、膽汁分泌異常、免疫異常等,若能在肝硬化的初期,盡早尋求專業中醫師積極治療,是可以讓受損的肝臟功能復原。通常藉由肝功能檢驗可以知道肝臟的健康狀態,若檢查發現肝指數偏高,就表示肝臟正在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