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過世,在法醫初步判斷後,經紀人對外說死因是主動脈剝離,事實上36歲因主動脈剝離死亡,沒有想像中少見,如果遺傳帶有主動脈缺陷,就有可能在步入中年左右出現症狀,一般人則在55歲後較容易出現。醫生建議,一旦知道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接受治療與維持健康生活形態。
基因遺傳缺陷讓主動脈容易有「破口」 撕裂疼痛胸口與背部都會
台北榮總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陳震寰表示,36歲發生主動脈剝離,很可能跟遺傳基因有關,部分民眾在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某個部位會比較脆弱,當心臟打出血液不斷衝擊主動脈時,脆弱部位就有可能受傷出現缺口,血液會流到血管壁中,在長時間作用下,主動脈血管壁會因缺口注入血液,承擔壓力能力就變差。
陳震寰持續說明,當主動脈血管壁承受不住壓力導致剝離,病患會因不同撕裂點,感受到不同走向的劇烈疼痛,部分病患是突然背部一陣撕裂感疼痛,接著疼痛往前胸走;也有病患是反過來,先前胸劇烈疼痛,再往後背移動,根據剝離部位不同,有可能誘發腦中風、心臟冠狀動脈堵塞、體內出血等,都有危害生命的危險。
高血壓、血管鈣化、血管纖維化 也容易發生主動脈剝離
然而不僅基因缺陷,其實很多人都有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醫師黃奭毓表示,除了先天性原因外,男性在55歲、女性在65歲就會漸漸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生風險,危險因子包還高血壓、血管鈣化、血管纖維化等,當心血管無法承受瞬間高血壓,就很容易觸發主動脈剝離發生。
黃奭毓接續解釋,心臟把血液打出來,會朝著不同部位分流,可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等,不同部位主動脈剝離,痛的部位與嚴重程度也都不一樣,越靠近心臟就越危險,有些病患發生病兆後,還可以到門診或急診接受緊急處置,也有一發生主動脈剝離,到失去生命也就幾分鐘的時間。
發現三高務必接受治療 同時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黃奭毓強調,如果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有遺傳缺陷,或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等症狀,就必須特別注意,首先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規律服藥控制三高,再來就是生活習慣要良好改變,飲食健康、不抽菸酗酒、睡眠時間充足、情緒保持穩定,當生活習慣穩定,就要維持規律運動。
黃奭毓特別說,部分民眾可能認為只要運動就能降低許多疾病風險,但生活形態沒有改變,突然運動想要維持健康,可能發生意外風險更高。因此,最好生活習慣能穩定,再來計畫運動方式,例如,每周能有3天,運動30分鐘以上、心跳在120到130之間,當身體健康維持好,即便發生主動脈剝離,立即損害生命的機率就可能降低。
尋求營養師專業 規劃符合個人的飲食處方
黃奭毓補充,現在資訊流通已經非常充沛,很多人都知道什麼食物對心血管風險較高,什麼食物能降低疾病發生風險,但飲食每個人狀況都不同,體質、喜好、生活方式等因素,都會左右食物選選擇,建議最好尋求營養師專業意見,根據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調配出最合適的個人飲食方式,維持心血管健康。
延伸閱讀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193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最新病毒基因定序出爐! 羅一鈞:新增45例全Omicron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日公布近7天的確診者基因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週有45例為Omicron的境外移入病例,無中重度以上的病例。而最主要的來源國以東南亞為主,但從澳洲、美國或歐洲等地來的也漸漸增加,可發現BA.2來自多個國家,也可看到國際上的疫情反彈跡象。 -
寶寶洗熱水澡竟抽搐! 醫:「卓飛症候群」遇熱就癲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449高雄有位媽媽幫自己10個月大的孩子洗澡,想說氣溫涼涼的,幫寶寶用熱水洗澡。沒想到,寶寶突然眼睛上吊、四肢抽搐,家長火速將他送急診。醫師判斷為卓飛症候群,將做基因檢查確認。這個疾病遇到較炎熱的環境,以及體溫過高就會發病,嚴重時可能損傷腦部。 -
本周Omicron+66!7旬老外打3劑疫苗 仍染中重度肺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5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固定在每周五公布基因定序結果與相關統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今(25)日說明本周新增66例Omicron,另外1名確診的7旬外國人出現中重度以上的肺炎症狀,幸因接種3劑疫苗並及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正在負壓隔離病房繼續觀察。 -
頭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抽菸、喝酒、嚼檳榔罹患機率高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542頭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6、死亡率第5的癌症。一般而言,頭頸癌好發年紀在55歲到60歲之間,若本身如上述個案帶有p53基因突變,罹患癌症的機會則相較高出許多。除了基因影響,常見造成頭頸癌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