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細胞氧化壓力 這些神經退化性疾病可望得救

2878
王澍清 報導
神經細胞
▲台灣人口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組成研究團隊,成功破解漸凍人罹病至治療之謎。(圖/ingimage)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人口老化,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中研院、中國醫藥大學、台大醫院組成研究團隊,成功破解漸凍人罹病至治療之謎。他們發現GPx7為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給予病鼠特殊抑制劑,運動能力明顯變好

 

一般來講,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了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小腦運動失調症、漸凍人、舞蹈症、記憶障礙、腦白質病變、退化性脊椎關節炎等。研究團隊未來將擴大研究範圍,希望這項療法也能適用在其他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

 

研究發現,人體細胞代謝時會產生活性氧類(ROS),年輕時是免疫細胞作戰時的武器,但隨著年紀增長和環境的影響,累積過多活性氧類,卻會增加細胞內氧化壓力,造成細胞衰老

 

跨單位研究發現,GPx7、GPx8這2大基因主要功能為平衡多餘的活性氧類,達成體內免疫防禦系統與抗氧化2大系統的平衡,維持健康最佳狀態。此2大基因也是活性氧類感測器,可以調控氧化壓力來避免運動神經元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產生。

 

進一步研究證實,GPx7為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基因,剔除GPx7基因的小鼠出生後陸續出現運動神經元退化症狀,成長到11個月大時(相當於人類的中年)行動力減弱,約1成小小鼠後肢嚴重癱瘓。一般小鼠平均壽命為2至3年,但運動神經元退化的病鼠會提早在15個月後就逐漸死亡。

 

研究團隊進一步將病鼠的脊髓組織進行免疫螢光染色分析,發現病鼠的運動神經元數量相較於同齡正常小鼠大幅減少了約20%,運動神經元連接至肌肉的突觸結構也逐漸凋零、退出接合處,顯示運動神經元慢慢地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

 

研究團隊發現,缺乏GPx7將會導致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萎縮凋亡,出現下肢癱瘓等類似漸凍症的病徵。進一步與台大醫院神經部蔡力凱醫師以及台北醫學大學陳凱筠副教授合作,證實漸凍症病人的GPx7表現量的確明顯低於一般人。

 

研究團隊與中研院基因體中心胡春美助研究員合作發現,GPx7亦可做為氧化壓力的感測蛋白,當細胞感受到過多的活性氧類時,就會啟動 OGA(O-GlcNAcylation)醣化調節機制。由於病鼠缺乏GPx7便無法抑制OGA對醣化的逆向反應,使正向醣化反應無法緩解氧化壓力,因壓力而受傷的運動神經元細胞只能逐步邁向凋亡。如此便可對抗氧化壓力。

 

於是,研究團隊持續餵食剔除GPx7的小鼠OGA抑制劑Thiamet-G(TMG)3個月,結果發現,小鼠體內的醣化正向反應上升,運動神經元數量非但沒有減退,連接至肌肉的突觸結構也不再退化,且運動能力明顯變好。

 

研究團隊表示,此次研究成功建立年齡、氧化壓力、醣化調節機制3者互相牽動的動物模型,希望未來模擬人體實際運作的方式,找到漸凍症致病機制和治療的策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