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成立兒少保護中心 李昌鈺博士以行動支持

5325
【NOW健康 凌芸斐/桃園報導】
李昌鈺博士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舉辦論壇研討會,邀請李昌鈺博士專題演講,希望國人共同為減少兒虐來努力。(圖/公關照片)

懷胎10月,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果真如此嗎?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虐兒通報近6萬人次,但實際開案率僅7%,為了加強警察、醫療系統對於兒虐案件的辨識能力,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今舉辦論壇研討會,邀請李昌鈺博士專題演講,希望國人共同為減少兒虐來努力。

為何疑似兒虐個案成案比率極低?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點出了3大原因,那就是「缺乏人證」、「取得物證困難」與「無法立即勘查現場」。夏紹軒表示,一旦發生兒虐事件,加害者一定會否認,加上家人隱晦、受虐兒陳述能力差,因此幾乎沒有人證。

此外,許多醫護人員缺乏司法素養,以致衣物、飲料、檢體等重要物證流失;國內社工沒有立即訪視現場、保留家中證物的公權力,通常必須是明顯虐待致死或重傷兒虐個案,才會有刑事人員介入,但現場證據早就破壞或消失。

夏紹軒舉例,最新收治一名疑似兒虐個案,還不滿1歲的幼兒因顱內出血、肋骨骨折、大腿骨骨折、意識不清,被送至急診室,明顯為受虐兒,但照顧者卻一問三不知,由於缺乏人證、物證,想要成案起訴施暴者,執行上確實有難度。

李昌鈺表示,兒虐案件屬於多層面,必須醫療機構、警察機構、社工系統,以及所有民眾一起參與,有必要儘速整合醫護、警政、社政、法政等單位。對照美國現況,1年約發生150萬件兒童虐待案,施暴者通常為高風險家庭,包括毒癮、藥癮,或是曾經遭性侵、施暴等虐待,例如父親、親戚、祖父等共同亂倫性侵同一位被害者,被害者心理、生理受到極大創傷,如果沒有妥善輔導,進行心理諮商,長大後可能成為加害者。

長庚日前成立「兒少保護中心」,主要任務為協助全國警察系統對兒虐案件的辨識能力,希望增加兒虐起訴率,避免兒虐事件重演,明年之後,重點為加強檢調、司法等系統對於兒虐個案的重視。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