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顎前移術 擺脫睡眠呼吸中止症

2105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
上下顎前移術 擺脫睡眠呼吸中止症
▲ 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顱顏中心、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政輝表示,大約5至15%的中年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且仍有相當多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其致病機轉與上呼吸道的狹窄有關,而呼吸道狹窄又可導因於咽喉軟組織之脂肪堆積、頭顱顏面的架構異常如下顎縮小、上呼吸道周圍軟組織如舌頭或咽喉側壁增大等因素,比較有趣的是臨床發現,患者大都有下顎後縮的顏面外觀。(圖/ingimage)

 61歲的蘇先生,睡眠狀態大多屬於淺層睡眠,打鼾頻率很高,睡眠效率也不好,一個晚上呼吸道完全阻塞80次,有時會長達30秒無呼吸,屬於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樣的狀況已維持兩年。他的血氧飽和度最低時只有77%,使用過陽壓呼吸器一年多後,早晨醒來仍感覺疲累,去年二月由胸腔科轉診到顱顏中心。

 經過完整檢查,蘇先生除下顎較後縮外,側面頭顱測量X光片可看到有窄小的呼吸道,此外,並無過度肥胖及其他重大內科疾病,經過審慎評估,蘇先生接受了「上下顎旋轉推進手術」治療。手術後4個月,他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回到正常值,打鼾情形減少、睡眠效率顯著提升,可擁有深層睡眠,血氧飽和度也維持在90%以上,這次的手術讓蘇先生擺脫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困擾。

 桃園長庚醫院睡眠中心、顱顏中心、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政輝表示,大約5至15%的中年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且仍有相當多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其致病機轉與上呼吸道的狹窄有關,而呼吸道狹窄又可導因於咽喉軟組織之脂肪堆積、頭顱顏面的架構異常如下顎縮小、上呼吸道周圍軟組織如舌頭或咽喉側壁增大等因素,比較有趣的是臨床發現,患者大都有下顎後縮的顏面外觀。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主要是由睡眠中放鬆的軟顎及舌頭貼到後胭壁,造成反覆的呼吸道阻塞;由於呼吸道反覆阻塞,造成血液中血紅素含氧濃度不足,呼吸肌持續地與阻塞的呼吸道對抗,進而造成患者從睡眠中驚醒。對患者影響比較大的方面,是因為晚上睡眠被中斷,白天自然疲勞想睡覺、注意力不集中;小孩會有上課時無法專心,大人則是工作效率差或開車時想睡覺而引起交通事故,較值得注意。

 目前對付睡眠呼吸中止症,可運用電波(Radio-frequency)治療、對鼻道、下鼻胛、軟腭、懸庸垂以及舌頭等軟組織作縮減,或藉由骨骼手術將硬體結構的位置往前移,來帶動呼吸道軟組織,進而增加呼吸道空間。骨骼手術的方法很多,包括上下顎前移術及下頷舌骨肌前移術等等。

 其中,以「上下顎前移術」可將呼吸道擴大到極限,達到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效果最為明顯;然而,上下顎同時前進1公分以上,常造成上顎太過突出,使患者裹足不前。因此,上下顎前移術的諸多設計方法中,以「上下顎旋轉推進術」運用類似鐘擺的方式,使下顎在大量往前推進的時候,將上顎前移的距離控制在下顎的一半以內,最適合先天上顎就比較突出的東亞民族患者,是國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新選擇。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