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實施緊急醫療救護法 掌握急救黃金時間

997
【NOW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119!我爺爺好像腦中風了,請趕快過來救他!」民眾遇到緊急情況時,119救護人員通常都直接將患者送至最近的醫院,但並非每家醫院都有能力處理急重症。衛生署計畫在年底完成全國醫院分級評定,更能掌握黃金搶救時間。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緊急醫療救護法尚未修改前,救護人員都會將病人直接送到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但並非每一家醫院都擁有良好的急診能力,恐將影響病患生命及預後狀況。

  例如,嚴重創傷、高危險妊娠與新生兒、心肌梗塞、阻塞性或出血性腦中風等疾病,對於一般醫院來說,處理起來就相當棘手,受限於人力及設備的不足,最後還是得轉送至大型醫院,延誤了搶救的黃金時間。

  以急性腦中風為例,出血性的腦中風需要緊急手術,除了要有腦神經外科醫師,還需加護病房。阻塞性的腦中風,則需神經內科醫師及血栓溶解劑藥物,並非每家醫院都有能力收治這類病患。

  為此,衛生署修訂「緊急醫療救護法」,將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為「重度」、「中度」與「一般」等3種等級,讓救護人員有所依循,視病患病情,送至哪些醫院。

  石崇良指出,目前119勤務人員都會將病人送到最近的醫院,但這些醫院不一定能處理急重症患者。未來分級後,被懷疑是心肌梗塞、腦中風的病人,以及重大創傷病人,就能在第一時間直接被送到中度及以上的急救責任醫院。

  醫院急診能力分為三級之後,可避免所有的急性病患,不論病情及傷病的嚴重程度,都往大醫院送的缺點,還能讓罹患重大急症患者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大大提高預後情況。

  不過,部分偏遠地區並沒有重度級責任醫院及醫學中心,而距離其他縣市醫學中心車程,又超過1個小時以上。為此,衛生署研擬相關補助輔導計畫,獎勵當地醫院提升急診重症醫療服務品質,建立重症照護網路,並強化當地醫療資源,希望每個病人都能獲得最適當的醫療照顧。

  石崇良表示,衛生署將在年底完成評估,並且公布醫院名單,提供全國各醫院間轉診、119救護車送醫及全國之民眾作為就醫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被列為「重度」緊急醫療能力的醫院,為最後一線轉診後送醫院,不得再將緊急之傷病患轉出,大幅提升病人的醫療照護品質。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