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關節炎逾六週 當心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3298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號發於大關節而不是小關節,且症狀明顯,包括發燒、皮膚疹、關節腫大等。

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青少年兒童也可能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起來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嚴重。6歲陳小妹妹持續高燒,體溫甚至高達39、40度,關節腫得像「麵龜」,痛到無法動彈,稍微一碰就劇痛。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半年後,最後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少年或幼童,需及早就醫檢查和確認,掌握治療黃金期,才能免於關節遭破壞或永久變形,影響肢體行動。

黃光永說明,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關節腔內滑膜容易發炎,當大量的發炎細胞聚集在關節內,就會產生紅熱腫痛症狀,接著開始侵蝕骨頭、肌肉以及韌帶,造成患者關節變形無法正常活動,甚至失去行動力。

黃光永指出,一般感染性關節炎通常不超過兩至三個星期,若幼童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超過六個星期,且排除其他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就有高度的機會是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與成人型不同之處在於──幼年型發生於16歲以下兒童,3至4歲以及10歲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兩個高峰期,目前臨床發病案例最小年齡為2歲。此疾病好發於大關節而不是小關節,比較容易出現明顯關節外症狀,包括發燒、肝脾腫大、淋巴腺腫大、貧血、皮膚疹、肋膜炎及心包炎等。

黃永光指出,目前治療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共三大類,分別是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修飾抗風濕藥與生物製劑,治療的目標是使疾病達到緩解,並使生活品質最佳化,約有三分之一的病童可望在治療後的半年內有效控制病情。

不少家長擔心類固醇會有副作用。黃光永提醒,在急性免疫風濕疾病發作期時,類固醇是治療必要的用藥,快速的壓制關節疼痛和發炎引起等症狀,改善病情,患者只要聽從醫囑,不要自行減量停藥,就能達到最佳的療效。

黃光永呼籲家長,若是發現小朋友早上起床後長出現關節痛或腳痛,持續六個星期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帶來醫院詳細檢查,排除生長痛等其他關節痛原因,愈早期確診,愈能控制住病情。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