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統計資料指出,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的個案當中,每2人就有1人發現大腸息肉,每22人當中就有1人確診為大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息肉,早期治療,就能避免息肉癌化問題。(圖/ingimage)
去年度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反應檢出陽性的民眾高達7萬多人,卻有2萬多人並未回醫院接受進一步複檢。國健局統計顯示,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的個案當中,每2人就有1人發現大腸瘜肉,每22人就有1人瘜肉癌化,確認罹患大腸癌。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並按時回診複檢,才能有效預防瘜肉癌化成大腸癌。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國健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國內50至65歲民眾約550萬人,但去年卻僅有103萬受檢,僅佔五分之一,比率偏低,其中2萬3700人被篩檢出大腸瘜肉。
更令人擔憂的是,接受篩檢的民眾當中有7萬多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卻有高達2萬人未依指示前往醫院做複檢,比例高達4成,這些都是瘜肉、大腸癌的高危險群。
統計資料指出,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的個案當中,每2人就有1人發現大腸息肉,每22人當中就有1人確診為大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息肉,早期治療,就能避免息肉癌化問題。
邱淑媞指出,由於早期大腸癌並無任何症狀,患者難以自覺,即使出現血便,也常誤認為痔瘡,直到持續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才發現,其實都已到晚期階段,治療困難,存活率大減,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邱淑媞提醒,油炸、醃漬、燒烤類及肉類加工品食物,容易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民眾應少吃。平常飲食習慣最好多吃蔬菜、少吃肉,烹調方式則以汆燙、水煮為主,才能有效避免大腸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