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1日腹瀉數次!因血便致貧血 確診潰瘍性結腸炎

2497
陳郁茹 報導
年輕女1日腹瀉數次!因血便致貧血 確診潰瘍性結腸炎
▲台北馬偕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王鴻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常反覆發作,增加大腸癌風險,約比一般人高出1.73倍。(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許多女生都有便秘困擾,20多歲小芸常每週解便1、2次,今年過年後,持續腹瀉,原以為拉肚子有助於清空腸胃,但腹瀉頻率變高,1天拉上10幾次,還合併血便,嚴重時「整個馬桶都是血」,引發貧血,且生活毫無品質。患者日前發燒、昏倒,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不斷發作 恐增患大腸癌風險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台北馬偕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王鴻源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常反覆發作,增加大腸癌風險,約比一般人高出1.73倍,務必謹慎面對。


王鴻源解釋,「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20歲至40歲青壯年族群,致病機轉為人體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出現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


症狀缺乏特異性 易和其他疾病搞混


臨床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平均需花好幾個月才能確診,主要原因為其症狀與大腸激躁症、感染性腸炎,甚至和大腸癌等疾病類似,不少患者多次就醫,最後才找出病因。


王鴻源說明,「潰瘍性結腸炎」症狀為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疲倦及貧血等5大警訊,但均缺乏特異性,建議民眾,若持續腹瀉3個月,就應接受大腸鏡、病理組織切片,必要時透過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才能確診。


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發生率及盛行率逐年上升,與14年前相較,這1、2年大幅增加5.1倍。


潰瘍性結腸炎會併發其他症狀 嚴重恐需切除腸道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柏賢指出,發炎性腸道性疾病患者如果未能妥善治療,控制發炎,腸道因反覆發炎、潰瘍,產生膿瘍、簍管、狹窄、阻塞、穿孔或是癌症等嚴重併發症,有時還需切除部分腸道。


此外,「潰瘍性結腸炎」不只侵犯腸道,還常合併關節炎、皮膚病灶、眼睛發炎、心血管阻塞,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機率。


治療中重症病友 生物製劑可抑制發炎

在治療上,輕症病友接受傳統用藥,病情就能獲得控制,但中重度發炎病友則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李柏賢說,「生物製劑可精準地抑制發炎」,目前健保已給付多種多種生物製劑。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生物製劑方面,除了考量共病、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外,不同施打途徑(靜脈、皮下)、頻率(每2周、4周、8周或12週打1次)更是提供充分的彈性及方便性。讓病友可以在與醫師討論後,依照個人工作型態、施打能力及就醫可近性共同決策,選擇適合自己的用藥。


李柏賢強調,「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為「停用類固醇、方便用藥、臨床沒症狀,且內視鏡黏膜癒合,已無發炎」,只要規律用藥,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大部分患者都能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疲倦嗜睡可能不只是太累! 了解6大「中風前兆」自救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