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4月19日世界腸躁症日,在台灣腸躁症盛行率約10%至15%,超過百萬人都有此困擾,很多人都以為腸躁症就是無原因腹瀉,但醫師特別提醒,不同年齡層,在腸躁症的病徵表現有所差異,包含腹瀉、便秘、脹氣等,成因有可能是慢性病前兆,臨床會針對不同病人,會給予個別治療方式。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腸躁症(大腸激躁症)症狀不僅腹瀉,也會有便秘、脹氣、絞痛等症狀,要看病人腸道蠕動快慢,其實「腸躁」意思是腸道蠕動不穩定,容易受到刺激改變,忽快忽慢導致排便不規律,在不同年齡層上,發生腸躁症常有不同成因,治療方法會有差異。
邱展賢說明,腸躁症患者容易受到壓力、內分泌、慢性病等因素,讓腸道蠕動加快或減緩速度,臨床上年輕患者,大多數都是心理或食物誘發,主要症狀多是腹瀉與腹部絞痛等,除腸胃科幫助舒緩症狀外,也會需要精神科或身心科協助,協助找出壓力源,解決心理層面問題。
邱展賢補充解釋,中年人發生腸躁症,狀況就比年輕病患複雜,臨床表現不僅腹瀉,也可能便秘或腹脹,門診中必須先確認是否為重大疾病所引起,例如大腸癌,當腸道受到惡性組織刺激,讓腸道蠕動不規律,就必須先去除病變部位;或是其他慢性病誘發,也同樣要先穩定病況才能舒緩腸躁症。
至年長者發生腸躁症,多半是慢性疾病中後期造成,加上運動量不如以往,腸道蠕動自然緩慢,卻也很容易受到刺激,在治療控制上相當困難。邱展賢舉例提到,給腹瀉病患止瀉藥,劑量太多有時會演變成便秘;有時遇到便秘的病患給軟便劑超量,也會有發生腹瀉風險,臨床上經常要多次看診,才能調整到最合適劑量,進而改善腸躁症狀。
邱展賢建議,腸躁症影響年齡層非常廣泛,年輕患者確診,除身體不舒服外,如果有心理壓力,也要一同尋求協助;中年患者,必須先確認身體有無其他重大疾病,例如大腸癌前期;老年患者除了看診要多一些耐心,把慢性病控制好外,也要增加身體活動維持腸道蠕動。依據不同類型的腸躁症狀,給予適切的治療,如此對於病情的改善才能得到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長期偏頭痛、睡不好? 快照鏡子看牙齒有沒有這些問題
延伸閱讀
-
小心毛小孩腸道感染「絛蟲」作怪 磨屁股、軟便是警訊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305如果你打算養狗狗貓貓,成為毛小孩的新手爸媽;除了準備適量的食物,你需要寵物疾病的知識來幫毛小孩預防各類疾病。如果你的犬貓經常磨蹭屁股,或是糞便中出現如米粒般的小點,就要格外小心:牠感染寄生蟲了。為了讓各位新手貓奴或狗爸媽照顧狗貓能更上手,《NOW健康》邀請獸醫師分享有關寄生蟲的相關知識。 -
別給狗狗啃骨頭!當心咬碎牙齒 碎骨恐致愛犬嚴重便秘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603許多家中養狗的家庭,習慣將吃剩的骨頭丟給狗大吃大啃。這麼做是很危險的!獸醫表示,有不少的狗有腸胃疾病或牙齒相關疾病,正是這些骨頭造成! -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9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
春節暴飲暴食易導致腸道自律神經異常 腸躁症恐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714人體五臟六腑的運行具有連動性,突然的暴飲暴食會導致身體無法及時的排除腸胃道的毒素導致消化系統功能受損與自律神經失調,表現在腸胃道的症狀就是腹瀉與便秘。 -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74曾子澄醫師表示,患者在罹病初期容易被誤判為大腸激躁症,因為兩者症狀類似。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是拉肚子、血便,然而大腸激躁症則可能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混合型,通常不會伴隨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