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不易專注又過動 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2774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蔡文心醫師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蔡文心醫師表示,過動兒通常因注意力不足造成學習成效不佳,容易產生自卑感,嚴重者甚至會為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fiogf49gjkf0d

孩童平日上課易分心、有過動和衝動的傾向,家長須留意小孩是不是有過動症!一名6歲男童因過動行為嚴重影響班序與人際關係,經老師反應後,家長帶男童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接受治療後,目前就讀小二的男童終於能專心上課。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蔡文心醫師表示,ADHD是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ADHA盛行率約5%到7%之間,包括遺傳基因、神經病變、環境刺激和生理因素等,都可能是致病原因。過動兒通常因注意力不足造成學習成效不佳,容易產生自卑感,嚴重者甚至會為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建議家長可多留意孩子的行為,發現任何狀況應盡快就醫諮詢。

目前ADHD的診斷標準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為主,如注意力不足的症狀與過動或衝動症狀中各出現6種以上,時間持續超過6個月,且出現於兩種場合以上,便可診斷為ADHD。

關於治療ADHD的方式,蔡文心說明,一般以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為主,若家長發現6歲以上孩童有ADHD的症狀,醫師會根據症狀的程度實施療程。部分家長常誤以為長期服用藥物會使孩童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成癮性,或對安全性有所疑慮,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期,但其實治療ADHD的藥物發展至今,只有少數案例產生抑制食慾的副作用。

蔡文心進一步解釋,藥效有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短效型約4小時的藥效,建議下午5點後不使用,避免影響夜間睡眠;長效型則約有12小時的藥效。如經醫師診斷後須使用藥物的孩童,透過正確用藥,約有80%至90%的孩童有顯著的情緒穩定效果,多數孩童皆屬輕症,無需使用藥物,只要家長透過行為治療改善孩子的症狀即可。

最後,蔡文心呼籲,即使孩子被診斷為過動兒,父母也無需太沮喪,應多給予正面鼓勵,讓更多人了解並接納孩子,家長可陪伴孩子進行適度的運動,不僅有機會改善過動症,還能使親情更加溫。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