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
中醫看待憂鬱症 肝臟才是主要致病因素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9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邱淑娟指出,西醫看待憂鬱症主要歸因於大腦神經傳導出現問題,而中醫認為「肝」才是影響最重要的臟腑。肝主筋和爪,包含人體的韌帶、筋膜、指甲和神經系統;此外,肝主「藏血」和「疏泄」,指的是能儲存血液及調節全身血量供應,疏通人體的氣機血行以調節情志活動的功能。 -
中藥香氣自然防蚊 夏日必備驅蚊包DIY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8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指出,一般中藥防蚊包內大多含有艾葉、丁香、石菖蒲、白芷、薄荷及藿香等芳香類藥材,依不同組成配方,就有不同效果。例如,中藥材丁香具有醒脾溫胃效果,如果胃口不好,聞聞香包,能刺激食欲;金銀花、白芷則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置於環境中可預防病原入侵;石菖蒲、薄荷有開竅寧神、清利頭目等作用,有助於醒神益智。 -
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併發氣喘 中醫治療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13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李俞生表示,當鼻腔接觸外在的過敏原,導致鼻黏膜組織發生過敏反應,引起發炎,刺激第5對腦神經引發打噴嚏反應,也會刺激鼻腔腺體導致鼻水產生。另外,過敏反應的中間產物會在血管上導致鼻黏膜充血,後續會由不同的發炎細胞作用導致打噴嚏與流鼻水;發炎反應的中間物質甚至會引發皮膚搔癢、打噴嚏動作反射,因此有極輕度且持續的過敏性炎症反應發生。 -
糖尿病症狀難察覺 中醫清熱瀉火助穩定血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11陳建雄指出,許多第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加上未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症狀變嚴重才驚覺罹病的患者比比皆是,甚至還有案例是在發生急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才意外發現有糖尿病。糖尿病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1,和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慢性腎炎等關係密切,可說是隱形的健康殺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顯得格外重要。 -
乾癬雖好發於冬季 中醫認為應把握冬病夏治黃金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85中醫師鄭愛蓮解釋,中醫治療乾癬依照個人體質給藥,藥物多屬溫熱健脾利溼,目的在使毛細孔擴大,將體內毒素往外排。若病情嚴重,治療之初則會大爆發,原本2、3顆疹子或是一整片皮屑、脫屑,可能在短時間內變本加厲。但只要持續用藥一段時間後,病灶就會逐漸變小,皮膚變薄、外觀變平。儘管皮膚仍偏紅,但皮屑已不再增生。 -
姊妹們消暑冰品不忌口 經期血塊痛經難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721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女性在經期或行經前後,容易出現周期性小腹、腰部疼痛,嚴重者甚至劇痛昏厥,中醫稱之為「痛經」。痛經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有可能是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子宮腺肌病等,因此需及早治療。 -
梅雨季體內代謝失調 溼疹、汗皰疹恐爆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67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罹患溼疹或汗皰疹的皮膚病患因為本身代謝異常,外溼嚴重時就容易發作,若加上多年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各項飲食不忌口,體內溼氣無法調節,往往容易引發症狀。 -
命理學家韓雨墨皮蛇上身 中醫治療揮別煎熬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6074中醫師羅永欽表示,韓雨墨來到中醫診所治療時,原本長在腋下和左手臂內側、前胸乳房處的帶狀皰疹,已經癒合並可見疤痕,卻持續出現神經抽痛。年事已高的韓雨墨主述因服用強效止痛藥已造成肝腎功能不佳,而選擇一般止痛藥,以半忍耐的方式挨過,病程間約5至6分鐘就抽痛1次,讓他痛不欲生。又因為夜晚必須坐著較為舒緩,睡眠不足神色疲憊,4至5個月就消瘦8公斤,可說飽受病痛折磨,才在西醫治療無效後,轉而求助中醫,最終得以揮別日夜椎心刺骨抽痛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