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PSA
-
攝護腺癌偽陰性? 磁振造影融合切片精準揪出可疑腫瘤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823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在台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李先生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定期健檢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癌指數)逐年升高,經磁振造影MRI發現有攝護腺腫瘤的疑慮,經泌尿科診察與討論後,接受自費磁振造影結合即時超音波影像的標靶精準切片術(MR fusion biopsy),快速地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後續安排無創海福刀標靶治療,脫離癌症威脅。
-
告別傳統影像盲區! PSMA精準揪出攝護腺癌復發病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50762歲江先生於10年前確診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明顯下降,但隨後數值卻逐漸上升,使用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指數愈來愈高,但卻找不到復發病灶。後來在台北榮總接受PSMA正子攝影之後,精準揪出病灶在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 -
健保擴大癌症基因檢測 新增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納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4916健保署於113年12月1日起新增修訂30項醫療服務診療項目納入給付,其中包括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輔助臨床醫師為病人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預估每年再嘉惠約1萬名癌症病人。另新增給付「二胺基酸攝護腺特異抗原前驅物(p2PSA)檢測」,造福眾多攝護腺癌病友。 -
荷爾蒙針劑有效抑制睪固酮 攝護腺癌患者存活率再提升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515隨著11月的「Movember」運動逐漸受到關注,各界愈來愈重視男性健康,攝護腺癌防治也是當中很重要的議題。攝護腺癌是台灣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5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臨床統計,約有3分之1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細胞已經開始向其他部位擴散。針對晚期或有轉移風險的患者,早期發現與積極的治療介入至關重要。 -
PSA指數飆高別輕忽!7旬翁排尿卡卡 竟確診攝護腺癌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670370歲的陳伯伯近期排尿不如過去順利,有時越尿越慢,有時尿完還是覺得沒尿完,晚上還會頻跑廁所,影響睡眠與生活,原以為只是老化導致攝護腺肥大,沒想到醫師進行直腸指診檢查發現有小腫瘤,最終切片診斷為攝護腺癌初期。 -
攝護腺癌篩檢不可怕!PSA指數高別慌張 醫師破除迷思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447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沈恆立表示,攝護腺癌症狀往往不明顯,因此鼓勵40歲以上的男性,積極洽詢醫療人員,共同討論是否展開定期篩檢,如有異常者請勇敢放下心中顧慮,並有信心地接受診斷與治療。 -
痠痛貼布貼太久真的沒事? 專家曝:小心皮膚紅腫癢痛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10一般來說,痠痛貼布合理的使用量為成人1天是2至3片,1次使用1片,1片貼4至6小時就要取下,以免在皮膚附著過久,產生過敏現象。孩童因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使用貼布應選擇成分較單純,且依體重使用劑量比例為原則。 -
攝護腺癌難察覺!切片融合核磁造影 可提高診斷準確率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1035770歲的陳爺爺因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而在他院確診為攝護腺癌,5年來前後經歷2次傳統手術治療,可症狀卻沒有改善,抽血檢查也發現攝護腺癌指數持續上升,後續接受多次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仍無法測得周邊腫瘤,遂至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蔡曜州主任門診尋求協助。了解陳爺爺的情況後,蔡曜州主任替其進行檢查,最後病理報告顯示為攝護腺癌2期,考量陳爺爺經歷多次手術且為高齡,建議其接受放射線治療,目前陳爺爺恢復狀況良好,定期於門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