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ture Communications
-
食用色素真的能安心食用? 專家直言:長期具有爭議性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671顏色過於鮮豔,甚至有點假,你敢吃這類食物嗎?近1年來,爆發多起食安風暴,部分民眾不太敢外出用餐,對食用色素也多有疑慮。食藥署提醒,民眾應優先選購外觀顏色自然的食品,少買顏色太過鮮豔、價格過低的食物,多吃原形食物,保持均衡飲食。 -
近1成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終身洗腎 國衛院揭致病關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15自體免疫疾病位居台灣10大重大傷病排行的第3名,也是門診第3常見疾病,一旦罹患此種疾病,免疫系統將會持續攻擊各個器官,導致長期發炎,近1成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必須終身洗腎。國衛院成功發現自體免疫疾病關鍵致病機制,去磷酸酶DUSP22、泛素酶UBR2可作為新藥物開發標靶,前者還可用來預估腎臟疾病風險。 -
進食時間恐影響中風風險? 這時間吃有助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87大家都知道食物會影響心臟健康,但其實進食的時間也很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了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佳進食時間,而心血管疾病是1種會影響心血管的疾病,如心臟病與中風,皆為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建議,早上8點前吃早餐和晚上8前吃晚餐的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記憶猶新是真的! 研究證實大腦是從獎賞行為開始學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65記憶猶新是真的,大腦真的是從最接近獎勵的事件開始回溯學習,分階段逐步納入較早的事件,並同時消除無效的錯誤行為。這項大腦逐步回溯學習的發現,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頂尖期刊,證實大腦的學習歷程不僅是有步驟,而且是向後回溯,愈接近現在的獎賞記憶,會愈先被學習,並修正過去的行為。 -
北醫大發現新型多醣合成酶! 有望開發疫苗與多醣新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48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副教授謝尚逸研究團隊,首創「多醣合成生物平台」,來鑑定新型的多醣合成酶以及用來生產客製化的複雜醣分子結構,不僅開啟多醣新藥研發的無限潛能,此研究近期也登上國際頂尖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
睡眠不規律要小心! 研究:半夜不睡嚴重恐致肺纖維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514最新研究發現,不規律的睡眠時間恐釀成致命的肺部疾病。這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指出,不規律的睡眠模式會對身體的生理時鐘產生不利的影響,進而使肺部形成疤痕或肺纖維化,這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疾病,會使結締組織在肺部積聚、且硬化,進而導致患者呼吸困難。 -
運動也要看時段? 研究:這區間運動對身體的獲益最多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964培養運動習慣對健康很有幫助,但在1天當中的哪個時間運動最有益呢?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發現,下午時段運動可以降低因心臟病而過早死亡的風險。 -
50歲壯漢工地意外找無出血點 AI輔助揪出骨盆骨折救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171名50多歲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血壓一直不穩定,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至大醫院檢查,外傷科醫師進行評估時,同步調閱外院X光片,並利用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利用熱點電腦視覺處理,發現病患除了有左側股骨骨折外,另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