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鹽分
-
外食、零食「鈉」麼多 掌握減鹽4技巧健康自然來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玠豪說,對於鹽分的攝取量,WHO建議的每日攝取量是5公克,法國健康部是7.7公克,日本厚生勞動省是男性9.0公克女性7.5公克,台灣衛生福利部是6公克。但根據調查,台灣人經常攝取高達每日15公克,是建議量的2倍以上。 -
陳時中墾丁示範防疫旅遊 有吃有玩不忘例行記者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66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參訪墾丁第2天,雖然天氣不好雨有點大,但陳時中與屏東縣縣長潘孟安,仍然在著名景點「風吹沙」,聽著漁民怎麼用特製漁網捕魚,特別潘孟安強調,滿州「港口吊橋」前,有台海拔最低的港口茶,味道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陳時中喝完後直說好喝、很潤喉。 -
婦人進補過頭眩暈倒地 錯誤飲食習慣埋下禍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42主治鼻過敏、耳鳴、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是前庭平衡感覺系統出現異常才引發的症狀,與一般的頭暈大不相同。眩暈的感受是天旋地轉,偶爾會伴隨有噁心想吐的感覺,急性發作期會失去平衡,容易導致意外發生。至於頭暈則是頭部重重、沉沉的,不會有旋轉的感覺。 -
工程師突然單耳聽力漸失 忽略眩暈竟是如此下場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90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由於上述案例眩暈較頻繁,還伴隨耳鳴、聽力受損,且出現於同一耳的現象,故判斷為「梅尼爾氏症」。梅尼爾氏症並非只是單純眩暈症,在台灣較為少見,一般民眾普遍對此疾病感到陌生,而無警覺心;且許多眩暈患者,往往是發病1周甚至1個月後才就診,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期,此時不僅要花更多時間治療,發作頻率也會增加,讓患者處於隨時可能復發的恐懼之中,且常有一側耳朵聽力減退,甚至重聽的現象發生。 -
泡泡腎讓男子腎臟越長越大 自體顯性遺傳占9成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514泡泡腎在醫學上是種多囊性腎病的俗稱,9成病人為遺傳疾病,以自體顯性遺傳為主,約1成的病人來自於自身基因突變。病人在出生時腎臟功能與外觀皆與常人無異,但進入成人期之後將隨著年紀的增長,腎臟漸漸地冒出一顆顆的囊腫(形似水泡)。 -
照顧血管健康 多吃這5種食材可預防血管提早老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788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攝取大量添加的糖,不但會變胖,更會增加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並且也會導致如同毒品一樣地對糖上癮。 -
有眩暈症病史空腹吃水果請注意 這7種不宜飯前食用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785主張飯前吃水果的理論,在於有利於腸胃吸收,另一方面還能控制正餐時進食的熱量,但營養學界歸納出番茄、柿子、香蕉、橘子、山楂、甘蔗和荔枝等7種水果,不宜在飯前食用。像是橘子和山楂富含果酸等有機酸,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症狀;空腹吃柿子易引起胃石症;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突然升高,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其中含糖量過高的荔枝和甘蔗,不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空腹食用更可能因為肝臟轉化酶來不及將水果中的果糖轉換為葡萄糖,導致體內血糖突然飆升,引發頭暈目眩,不可大意。 -
春天早晚溫差大 民眾如有眩暈症病史應慎防復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695根據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以及症狀,眩暈一般可分為良性姿態性眩暈、急性內耳炎、嚴重的中耳炎、脊椎基底動脈暫時性缺血或中風、梅尼爾氏症等。而季節交替時好發的眩暈多半屬於病毒感染的內耳炎,或是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或阻塞而發生暫時性缺血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