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有時突然一站起來就感覺天旋地轉?發作時偶爾還伴隨耳鳴?許多人都是眩暈症狀的苦主,就連影視歌星如:江蕙、楊貴媚等都身受其苦,影響工作演出。主治眩暈多年的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眩暈發作起來雖然可怕,但並非不治之症,經過妥善的治療,恢復正常生活的機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李宏信說明,眩暈的成因大抵可分為2大類,一為中樞性眩暈,成因多半與腦部疾病有關;二為末梢性眩暈,此類眩暈則多半由內耳病症所引起。在臨床上,前者多為漸進與持續性的發作,且較少激烈性的天旋地轉;後者的發作型態則多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症狀也較劇烈。
中樞性眩暈常見的成因有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症、基底動脈偏頭痛、聽神經瘤等。末梢性眩暈的成因則有大名鼎鼎的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等。
李宏信強調,治療各種疾病的準則無外乎是對症下藥,眩暈也不例外,特別是眩暈的症狀多半仰賴患者主述,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辨別眩暈的成因也考驗著醫師的臨床經驗。一般在安排檢查前的問診階段,會請患者形容眩暈的感覺,是旋轉還是晃動?眩暈發作的時間以及頻率?以及是否有伴隨耳鳴?配合患者的敘述,醫師就能初步診斷與釐清成因了。
目前醫界對於眩暈,除了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外,臨床上多半會搭配抗組織胺、鎮定劑或止吐劑等,緩解發作時的不適感。急性發作期最好採取靜臥的方式,且避免轉動頭部,如長時間未獲改善,應該赴急診就醫,藉由利尿劑排除體內水分與鹽分,以緩解症狀。
此外,神經血管疾病多會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為主,提升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滋養神經。長期治療則會加強患者神經營養活化、血管擴張及增加血液滲透作用為主,幫助血液循環以增加氧氣及養分之輸送,防止細胞老化,促進內耳功能恢復正常,降低日後復發的頻率。
最後,家醫科醫師李政道也提醒,患有眩暈的患者,除了服藥控制外,生活上要比一般人格外小心,建議家中的桌腳、尖銳處等最好都貼上泡棉,避免眩暈發作時碰撞到到尖銳處,引發憾事。平時須避免較大或劇烈的動作,起床時也應先坐起,再緩慢的起身。同時需學會緩解壓力,因為壓力亦是誘發眩暈的危險因子。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4分42秒1人罹癌 高纖多蔬果少加工食品遠離癌威脅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相關部落格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59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161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成為致死的主因,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39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27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96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延伸閱讀
-
痔瘡讓人坐立難安!肛門靜脈血管不暢 七葉素幫你打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77甘宗本醫師提醒,肛門口附近的小感染也會造成發炎,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因此門診最常做的建議,是在上完廁所或洗完澡,用浴缸做「溫水坐浴」對肛門的血液循環很有幫助,能降低感染機會;不論有沒有痔瘡,避免用力擦屁股,或是用水沖,都是很好的做法。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59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講座報名/耳鼻喉權威開講 談耳鳴、鼻過敏、眩暈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51關於耳鳴、眩暈、鼻病等相關問題,李宏信醫師在7月16日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為現場民眾分享「終結鼻病、耳鳴、眩暈有撇步 耳鼻喉權威醫師一次告訴你」。 -
新冠確診者血栓風險高! 醫:這類患者2次染疫更嚴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988關於新冠病毒增高血栓發生機率的原因,侯盈仲醫師說明,病毒感染會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進而影響人體內皮細胞的抗凝血功能,促使血小板活化產生凝血,進而造成血栓的情況發生。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1161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成為致死的主因,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