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關節
-
一場秋雨一場寒 類風濕關節炎來報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62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為「晨僵」,也就是早上起床時,兩手僵硬無法握拳,且時間長達一小時,其他症狀像是超過3個關節發炎(如: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骨關節、腕關節、踝關節等)、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濕性結節、血清檢查發現有類風濕因子等等。除了關節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像是肺、心血管、眼、腎、神經等器官系統,造成如結膜炎、乾眼症、肺積水、心包膜積水等併發症。 -
男大生為求健美體態 勤練游泳竟得旋轉肌腱炎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544游泳一般被認為是受傷機率較低的運動,不過劉建廷指出,游泳對肩部、膝蓋、髖部、頸部,仍有較高的受傷機率。其中自由式、仰式、蝶式3種泳姿,有80%的推進力是由上肢划水所產生,因此肩部傷害大約占所有游泳運動傷害的三到四成。 -
攝取纖維質減少發炎反應 緩解關節炎不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36研究人員分析了2個長期統計的數據,其中一項是骨關節炎倡議(OAI),一共檢查了4,796位參與者,另一項是Framingham後代骨關節炎研究,也有1,268位的參與者。研究人員請參與者填寫攝取食物頻率的調查問卷,OAI這一組每天平均吃15克的纖維質,Framingham組別每天攝取19克。 -
北歐日照不足骨鬆問題多 預防骨鬆別忘日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77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兼門診部主任楊士賢醫師表示,預防骨鬆除了要重視鈣質補充外,對於維生素D的攝取也不能偏廢。依據國際標準,維生素D濃度不低於30 ng/ml才算足夠,若少於15 ng/ml則表示缺乏,易引發軟骨症。而台灣地區普遍介於15 ng/ml至30 ng/ml間,攝取量並不充足。 -
糖友半夜被痛醒 竟與DPNP這病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13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周邊神經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目前致病機轉不明而未能根治,患者經常在夜間或天氣太冷、太熱時,疼痛感變得明顯、嚴重。長期下來,下肢可能逐漸喪失因外力造成的疼痛感、對溫度變化無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受傷,導致足部潰爛或神經病變性骨關節病變,嚴重者甚至須截肢。 -
耳鳴、骨科、白內障衛教講座 9月3日等你來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21您是否有長期耳鳴的困擾?是不是覺得治不好?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宏信醫師臨床經驗豐富,開業已40多年,至今已累計無數耳鳴治癒案例。本次第一場講座,李醫師將跟民眾說明耳鳴的成因及治療,及預防的方式,讓民眾不再苦於耳疾求助無門,並在生活上就做好預防機制。 -
百大良醫》骨科醫師邱彥碩 教你顧好關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52邱彥碩醫師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的關節重建科主任,曾入選2009年《商業周刊》的「百大良醫」,且為台灣最早從事微創人工關節的骨科醫師之一,已累積數千例成功的微創膝關節、髖關節、以及脊椎手術的經驗。本次講座,邱彥碩醫師將教導大家保養骨關節的方法,希望人人都有好「骨」氣、筋骨永健。 -
六成中年人有肩痛毛病 恐肌腱或韌帶受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803成大醫院復健部謝宜潔醫師指出,根據文獻資料顯示,民眾在中壯年過後,肩膀疼痛的發生率高達60%以上,部分患者甚至為此困擾1、2年以上,或者根本記不清肩膀開始疼痛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