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飽足感
-
每天吃多少膳食纖維才足夠? 營養師擬出建議攝取量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30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大約為20至38g,但調查卻發現,國人攝取量嚴重不足,平均每天攝取13.5至18.8公克。 -
經常吃這4種食物 不用再吃瀉藥了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44上腸胃道的養生保健重點,建議飲食原則是注意腸胃道「保暖」,盡量少喝冰冷或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夏天的冰涼冷飲,或是調味料中的酸辣醬料,都要遠離。特別提醒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這些病患容易因為心理因素,例如生活緊張而影響到腸胃功能,例如胃食道逆流經常會攪亂生活步調。 -
【跟肥肉說掰掰】10種明星食物 打造燃脂體質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4829營養師趙函穎指出,會導致形成內臟脂肪的原因,不外是飲食、睡眠、運動、壓力及水分補充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 -
夏天減肥好難? 營養師私藏TOP10燃脂食材大公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6032營養師趙函穎綜合提出10種可以幫助燃脂與鏟脂的食物,只要搭配三餐吃,同時配合多喝水、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等,自然可以達到降低內臟脂肪的效果。 -
糖尿病減肥最忌做4件事! 先吃肉再喝湯也NG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10 43歲張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又因工作長期應酬聚餐,兩年前體重達到130公斤時,眼睛腫脹、視物模糊扭曲,診斷為長期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初期病變,若嚴重恐失明。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郭建志醫師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罹患時間長短有關,再加上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的危險因子,視網膜病變更加惡化,做好適當的體重管理與控制血糖是相輔相成的。 許多藥品 -
寶寶從奶類銜接成人食物 建立均衡飲食打造腸道健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04當食物進入身體後,當中的營養素經過胃的消化處理,進入腸道,由腸道所分泌的酵素分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胺基酸和脂肪酸,再經由腸道黏膜細胞吸收進入血液,最後,藉由血液循環送到全身,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表示,營養是所有生理功能運作的基礎,正確且均衡地透過食物攝取營養,並讓健康的腸道吸收,可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 -
卵巢癌出現年輕化趨勢 這些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4910巧克力囊腫雖為良性疾病,但同時也是具有潛在惡性風險的腫瘤疾病,加上增長速度快,廖小姐決定接受手術治療,經病理檢驗後竟確認罹患卵巢癌,所幸發現得很早,並無擴散現象及侵犯到鄰近的器官組織。 -
腹部腫脹以為變胖 未婚熟女月經異常竟是卵巢長腫瘤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022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威鈞表示,早期卵巢腫瘤幾乎沒有症狀,直到腫瘤體積過大,壓迫到附近器官組織,導致腹脹、腹圍增加、小腹隆起等症狀,患者才會覺得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