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食型態
-
胖大叔變身型男靠它助攻! 掌握血糖變化調整飲食見效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04457歲的張先生長期服用糖尿病藥物,血糖控制卻始終不見起色。有鑑於門診飲食衛教成效不彰,醫師建議他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而非立即調整藥物。3個月後,張先生的糖化血紅素顯著下降,體重也減輕了5公斤。持續監測3個月後,糖化血紅素已達到治療目標,體重也進一步下降。重拾健康的他,穿上勁裝,神采奕奕地回診,展現了連續血糖監測在糖尿病管理上的顯著成效。 -
類流感高峰期!增強免疫力抵禦外邪 中醫4招遠離病毒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60類流感流行期,中醫師觀察,近日赴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民眾增加約10%。中醫師表示,免疫力是身體的防禦系統,而影響免疫力的因素眾多,包括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壓力疲勞、慢性疾病或長期服用特定藥物等;民眾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亦可輔以專業中醫師調理,4 招養生法,養出好免疫力。 -
老人失能關鍵恐非肌肉萎縮? 「力弱症」才是主要元凶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93在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當中說:健康老化是人在步入高齡階段時,能持續將生心理儲備維持穩定的一個過程。其中,與老化最有健康關連性的就是力弱症與肌少症,它是一個使人的生活功能直接受到影響的疾病,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單一因素疾病,它的發生與生活型態、是否持續的運動、飲食習慣、營養狀態、神經肌肉的受損、代謝性疾病都有關係。 -
吞嚥困難只能依賴鼻胃管? 醫:靠復健能找回進食功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30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但這並非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表示,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吞嚥困難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大部分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是可藉由吞嚥復健來改善的。 -
蘭境生活型態醫學國際研討會聚焦6大面向 因應高齡化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05211月16日至17日由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蘭境健康生活型態領航中心、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共同主辦的「蘭境生活型態醫學國際研討會暨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113年學術研討會暨會員大會」匯聚產、官、學、研各界,一同探討如何扭轉目前台灣面臨的健康挑戰、減輕健保龐大的財務負擔,啟發更多生活型態醫學的實踐與應用。 -
外食族也能健康均衡飲食 國健署、台鐵推茶香燻雞便當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884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依賴外食解決三餐,但長期下來營養不足,還容易熱量超標,國民健康署為落實《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攜手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茶香燻雞便當」。 -
全球暖化別再浪費食物!綠飲食正夯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541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威脅,減少溫室氣體是世界各國目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可以透過「綠飲食」來支持保護環境,對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
6旬教師久坐少動!右腿突紅腫疼痛 竟是深層靜脈栓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78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著心臟的收縮,經動脈輸送至末端的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並透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再倚靠肌肉的活動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