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飲酒量
-
被疫情悶壞心情差 醫師門診發現患者酗酒惡習又復發!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21疫情重創許多家庭經濟,也讓不少成功戒酒的民眾又開始「追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提醒,酒癮再犯時,務必積極就醫,而家人應該給予支持,切勿潑冷水。 -
防疫期間「雲端飲酒」正夯 國健署:小心增加染疫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02近期受疫情影響,雖然每日確診數有持續下降,但還是無法跟朋友聚聚聊天,部分民眾於朋友圈間嘗試以「雲端飲酒」模式,透過視訊軟體連線與朋友一起喝酒,並配合時事話題:如近期因為日本、美國捐贈我國疫苗,國人自發性的雲端感謝活動,將視訊背景變成日本、美國著名景點,並購買該國酒精飲品及以「喝完」之行為表達感謝! -
失智不是單純老化! 預防延緩失智症藥師給你這些建議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12「失智不是只有忘記,而是全面退化,」吳承誌藥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而是1種疾病。不單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思考認知等各方面功能退化。 -
疫情升溫社交活動減少 專家提醒宅在家飲酒更容易過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02方冠傑醫師提醒,在疫情的非常時期,除了防疫不能鬆懈之外,還可以透過均衡的飲食與正常的作息,來維持身體健康,更可以學習完整的酒精知識,建立正確的觀念,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把關,不適量的飲酒行為會對腸胃、肝臟、胰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憂鬱、焦慮症患者 飲酒量比一般人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47這個研究的主要作者Ariadna Capasso指出,在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族群中,疫情大流行可能與飲酒潮有關。以喝酒的方式應對壓力和創傷事件並不罕見,例如2001年9月11日世界貿易中心遭到襲擊後,有25%的紐約人增加了飲酒量。同樣,COVID-19對許多人造成了龐大的壓力,包括受到孤立、經濟困難、疾病,以及對傳染的恐懼等。
-
微醺狀態酒駕最危險 年終聚餐醫院急診室忙碌高峰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72在聚會結束後,如何安全地返家是關係個人生命安全重要的決定,大多數民眾都明白酒後駕車是不被允許的,事先安排規劃好返家路線,搭乘計程車、大眾運輸亦或是選擇指定駕駛都是正確的決定。 -
習慣小酌1杯助眠 酒精成癮者可能是大腦被綁架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016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1年的飲酒率為43%,曾經醉酒盛行率為14.3%。即使是法律不允許飲酒的青少年,12至17歲曾飲酒比率為27.7%,過去1個月飲酒盛行率為8.2%。大家似乎輕視了酒精造成的危害,事實上,酒精造成自己與他人的傷害最為嚴重,甚至遠超過任一毒品。 -
喝醉的隔天總是毫無印象? 酒後斷片未來失智風險高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116根據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表示,美國有600萬人患有失智症,伴隨著記憶力減退和溝通障礙。而從研究中發現,在短時間內大量飲酒會導致大腦產生神經毒性,進而引響健康。Mika Kivimaki解釋,酒精引發的神經毒性症狀之一就是失去知覺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