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食物鏈
-
還在喝瓶裝水?塑膠微粒恐致失智、心臟病 自保這樣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415塑膠微粒無所不在,容易病從口入,如何避免塑膠微粒危害健康?專家建議,少喝瓶裝水,多多飲用煮沸過的自來水,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且多吃抗氧化、富含纖維的蔬果。此外,盡量少吃塑膠加熱的即食品,以紙杯裝的熱食和塑膠袋裝的熱食、熱湯等。「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1項2024年研究指出,人類大量使用塑膠製品,塑膠垃圾進入河川與海洋,再分解成塑膠微粒入侵食物鏈,水源首當其衝。研究證實,每公升瓶裝水含有11萬到37萬個塑膠微粒,其中90%為奈米塑膠微粒。 -
台灣近海常見河豚30餘種大多有毒 誤食下場嚴重恐致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96許多人喜歡海鮮,但食用河豚而中毒案件層出不窮,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座教授黃登福表示,台灣附近海域常見有30多種河豚,大多數含有劇毒,最顯著表徵為4顆牙齒,呼籲民眾勿購買或捕捉此種魚類。 -
鮪魚不新鮮!消基會抽驗2件不宜當生魚片 最好煮熟吃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110為確保民眾可以安心食用生鮮鮪魚及魚罐頭,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表示,本次抽驗30件商品進行品種鑑別、重金屬等檢測,在辨別鮪魚新鮮度的揮發性鹽基態氮測試中,發現2件產品不適合作為生魚片。 -
雪卡毒素臟魚肚?常見於熱帶魚 台灣石斑魚也在榜單中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474台灣石斑魚肥碩,贏得老饕喜愛,不過,主要魚種為龍虎斑,這讓日本人憂慮其安全性,擔心龍虎斑在岩礁成長時會吃下藻類,造成石斑體內帶有藻毒,引發可能致人於死的「雪卡毒素」(Ciguatoxin)。食藥署表示, 「雪卡毒素」存在於魚類內臟中,尤其是肝臟,因無色無味且耐高溫,即使高溫烹煮,也無法去除毒素。 -
響應世界地球日!環境部舉辦活動 邀民眾加入減塑行動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22為呼應今年地球日主題「地球與塑膠」(Planet vs. Plastics),環境部攜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於昨(24)日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共同辦理「2024地球日減塑有我x蔬食無痕家庭日」活動,以互動演出與闖關遊戲等活動,呈現塑膠污染問題,並腦力激盪如何身體力行減塑綠生活。 -
慢性阻塞性肺病3大症狀與感冒相似 自我評估揪出病灶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42台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其中更有將近36%病患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然而,國人對於肺阻塞病識感相對不足,若是沒有及早診斷治療,惡化風險極高。趁著2023年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前夕,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及早戒菸,遠離肺阻塞的危險因子,若有相關症狀應儘早確診並積極治療,預防共病發生。 -
秋蟹、中藥材陷重金屬危機 食藥署今揭邊境不合格名單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59隨著秋天來臨,民眾除了可以大啖螃蟹,也是進補養身的好時機!但衛福部食藥署今(17)日公布12項邊境檢驗違規名單,從巴基斯坦出口超過2公噸的「冷凍三點蟹(FROZEN 3 SPOT CRAB)」,及自中國出口9.8公噸的「百合(乾百合)」竟驗出重金屬鎘超標。 -
吃深海魚擔心汞中毒? 毒物科權威教你挑對海鮮安心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963許多人嗜吃海鮮,無魚不歡,但部分深海魚的汞含量超高,令人擔憂,美食網站Mashed列出7種消費者應該多吃的魚類海鮮,包括,鮭魚、蝦、干貝、龍蝦、太平洋比目魚、鯕鰍、吳郭魚。毒物權威教授顏宗海則提醒,食用深海魚時,應只吃魚肉,不吃魚頭、魚皮、內臟及脂肪等部位。